報
简体报字的笔画:7画;繁體報字筆畫:12畫。
(报,报)
I
bào
ㄅㄠˋ
〔《广韵》博耗切,去号,帮。〕
1.根据犯罪者罪行的轻重大小,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。
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司寇行刑,君为之不举乐;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”
梁启雄浅解:“《汉书·胡建传》:‘断狱为报。’”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。劾鼠掠治,传爰书,讯鞫论报。”
2.符合。
《礼记·丧服小记》:“诎而反以报之。”
郑玄注:“报,犹合也。”
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言必有报,说必责用也,故朋党之言不上闻。”
梁启雄浅解“《广雅·释言》:‘报,复也。’‘复’是《论语·学而》‘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’之‘复’,皇《疏》:‘复犹验也。’又《礼记·丧服小记》注:‘报犹合也。’这是说:言必有证验,要与事实符合。”
3.反覆;往复。
《墨子·杂守》:“为辟梯;梯两臂,长三尺,连版三尺,报以绳连之。”
岑仲勉简注:“报者往复相绕,即谓用绳缚板于梯之两臂。”
《穆天子传》卷六:“百嬖人官师毕赠,井利乃藏,报哭于大次。”
郭璞注:“报,犹反也。”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造神麴并酒等》:“若作糯米酒,一斗麴,杀米一石八斗。惟三过酘米毕。其炊饭法,直下饙,不须报蒸。”
缪启愉校释:“报是回的意思,报蒸就是回蒸,即添水复蒸。”
4.祭祀。
《诗·周颂·良耜序》:“良耜,秋报社稷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秋物既成,王者乃祭社稷之神。以报生长之功。”
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幕能帅颛顼者也,有虞氏报焉。”
韦昭注:“报,报德,谓祭也。”
唐韩愈《乌氏庙碑铭》:“作庙天都,以致其孝。右祖左孙,爰飨其报。”
宋苏轼《秋赛祝文》之一:“一邦蒙惠,已膺风雨之时;百里有严,将享秋冬之报。”
5.回赠,回报。
《诗·卫风·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,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”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孟子居邹,季任为任处守,以币交,受之而不报。”
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辱赠不知报,我歌尔其聆。”
魏巍《东方》第五部第九章:“炮手在车上也纷纷招手,报以微笑。”
6.报效;报答。
《逸周书·命训》:“极罚则民多诈,多诈则不忠,不忠则无报。”
唐韩愈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祇缘恩未报,岂谓生足藉。”
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碧碧》:“再生之德,未易仓卒图报。”
7.报复。
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,今越国亦节矣,请报之。”
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吾干将、莫邪子也。
楚王杀吾父,吾欲报之。”
唐元稹《四皓庙》诗:“遂令英雄意,日夜思报秦。”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四:“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杀,求报数年未得。”
鲁迅《朝花夕拾·〈二十四孝图〉》:“这所报的也并非‘睚眦之怨’,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,‘公理’作宰,请酒下跪,全都无功,简直是无法可想。”
8.犹言报应;果报。
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为善者天报之以福,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,有隐行者必有昭名。”
唐韩愈《吊武侍御所画佛文》:“人死则为鬼,鬼且复为人,随所积善恶受报,环复不穷也。”
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一回:“常言三十年远报,而今眼下就报了。”
巴金《家》二六:“好心的人终有好报的。”
9.复命。奉命办事完毕,回来报告。
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祭之日,王皮弁以听祭报,示民严上也。”
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甘罗还报秦,乃封甘罗以为上卿。”
10.泛称报告;告知。
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十三:“船人近相报,但恐失桃花。”
宋陈与义《雨晴》诗:“尽取微凉供稳睡,急搜奇句报新晴。”
丁玲《阿毛姑娘》二:“许多人都沸沸扬扬,金婶婶一早就跑过来报消息。”
11.指小辈通于比其辈分高的人。后视为乱伦。
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文公报郑子之妃,曰陈妫,生子华、子臧。”
杜预注:“郑子,文公叔父子仪也。
汉律:淫季父之妻曰报。”
《文选·刘孝标〈辩命论〉》:“彼戎狄者,人面兽心,宴安鸩毒,以诛杀为道德,以蒸报为仁义。”
李善注:“父死,妻其后母,兄弟死,皆取其妻妻之。
《小雅》曰,上淫曰蒸,下淫曰报。”故又指上淫下。
《新唐书·突厥传上》:“帝女之号,与胡媪并御;蒸母报子,从其污俗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玉娇李》:“《玉娇李》者,亦出此名士手。与前书各设报应因果。
武大后世化为淫夫,上烝下报。”
12.覆信。
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阙然久不报,幸勿为过。”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报曰:‘猥惠书教,告所不逮。’”唐韩愈《黄陵庙碑》:“刺史张愉自京师往。与愉故善,谓曰:‘丐我一碑石,载二妃庙事,且令后世知有子名。’愉曰:‘诺。’既至州,报曰:‘碑谨具。’”
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四年》:“世民遗世充书,谕以祸福;世充不报。”
13.泛指书信。
唐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东野之书,耿兰之报,何为而在吾侧也?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晚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领凭,当面叩见大老爷,带有府报在此,敬来请三老爷、四老爷台安。”
14.特指皇帝对臣下所上条陈、奏章等的批覆。
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弘曰:‘此非人情,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,愿陛下勿许。’上不报。”
唐韩愈《顺宗实录四》:“疏三上,不报,知事不济。”
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三京三都三天》:“御史胡子祺请迁都关中,以漕运艰难,不报。”
清黄辅辰《戴经堂日钞·咸丰三年癸丑正月》:“彭年以东南时事,有所举劾,封上,未报。”
15.指传达某种消息的书面通知单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京报连登黄甲。”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贺相国》:“癸卯揭晓,则先日绝粮,丙辰报至,则深夜丐酒。”
16.报纸。
王西彦《静水里的鱼》:“翁子怡是一个知书明理的读书人,加上他定有一份报,消息很灵通。”
II
fù
ㄈㄨˋ
〔《集韵》芳遇切,去遇,敷。〕
通“赴”。
1.急速。
《礼记·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
郑玄注:“报读为赴疾之赴。拔、赴,皆疾也。”
康有为《请禁妇女裹足摺》:“下抚弱息,上事病姑,跋往报来,走无停趾。”
2.往,去。
《玉台新咏·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”
阅读:306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