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守

守字的笔画:6画;

I

sh·u

ㄕㄡˇ

〔《广韵》书九切,上有,书。〕

1.守卫;防守;把守。

《易·坎》:“王公设险,以守其国。”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闻守卞者将叛,臣帅徒以讨之。”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使居中国,能乱人,不能为治。若乘边守险,足为一方之主。”

唐杜甫《夏夜叹》诗:“念彼荷戈士,穷年守边疆。”

管桦《将军河》第一部第四一章:“可这会儿才二十来条枪,那么大一个庙,守哪堵墙才好!”

2.守护;看护;看守。

《易·震》:“出可以守宗庙社稷,以为祭主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,摄祭主之礼事也。”

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将免者以告,公令医守之。”

唐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,不孝不慈,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,相守以死。”

宋何薳《春渚纪闻·居四郎丹》:“密院编修居世英……遇异人得丹灶术,常使一僕守火,岁久不懈,因度之为僧。”

巴金《家》二十:“她不忍离开他,痴痴地坐在他的身旁守住他,两眼望着窗户出神。”

3.守卫者。

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:“正岁均其稍食,施其功事,宪禁令于王之北宫,而纠其守。”

郑玄注:“守,宿卫者。”

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其馀四十县,遗守四千,奋其武怒,以报其大耻。”

杜预注:“计遗守国者尚有四千乘。”

4.监视;监守;围困。
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客卒守主人,及以为守卫,主人亦守客卒。”

孙诒让间诂:“客卒谓外卒来助守者,主人谓内人为守卒者。二者使互相守察,防其为姦谋也。”

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馀善首恶,劫守吾属。今汉兵至,众彊,计杀馀善,自归诸将,傥幸得脱。”

《东观汉记·光武纪》:“隗嚣士众震坏,皆降,嚣走入城,吴汉、岑彭追守之。九年春正月,隗嚣饿,出城餐糗糒,腹胀死。”

5.等待;守候。

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蠡闻之,上帝不考,时反是守,彊索者不祥。”

韦昭注:“言天未成越,当守天时,天时反,乃可以动。”

《史记·乐书》:“今夫古乐,进旅而退旅,和正以广,弦匏笙簧合守拊鼓,始奏以文,止乱以武,治乱以相,讯疾以雅。”

张守节正义:“守,待也。”

唐皮日休《旅舍除夜》诗:“永夜谁能守,羁心不放眠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宋文帝元嘉三十年》:“淑徐起,至车后,劭使登车,又辞不上,劭命左右杀之。守门开,从万福门入。”

胡三省注:“停留以候门开曰守。”
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二六:“此地去不得,住在会城,守几时,别受些差委罢。”

张天翼《清明时节》四:“明早他们三个到观音坡去守着,等那轿子来。”

6.停留。古代指某一星辰进入别的星辰的天区。

《史记·孝景本纪》:“荧惑逆行,守北辰。”

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其(荧惑)入守太微、轩辕、营宝,主命恶之。”

裴駰集解引韦昭曰:“自下触之曰‘犯’,居其宿曰‘守’。”

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“晟初屯渭桥时,荧惑守岁,久之方退。”

7.抵御。参见“守病”。

8.依傍;陪伴。

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毕事驱传马,安居守窗萤。”

宋李清照《声声慢》词:“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。”

元卢挚《蟾宫曲》:“稚子谦和礼法,山妻软弱贤达。守着些实善邻家,无是无非,问甚么富贵荣华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守着舅舅姨母住着,未免拘紧了,不如各自住着,好任意施为。”

9.保持;维持。

唐韩愈《与郑相公书》:“前后人所与及裴押衙所送钱物,并委樊舍人主之,营致生业,必能不失利宜。候孟氏兄弟到,分付成事,庶可静守,无大阙败。”
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二八:“就是有人肯借,欠下了债要赔利钱,不如守此小本经纪罢了。”参见“守成”。

10.看管;治理;管理。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山林之木,衡鹿守之。泽之萑蒲,舟鲛守之。薮之薪蒸,虞侯守之。海之盐蜃,祈望守之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言公立此官,使之守掌,专山泽之利。”

《荀子·王霸》:“故孔子曰:‘知者之知,固以多矣,有以守少,能无察乎?愚者之知,固以少矣,有以守多,能无狂乎?’”杨倞注:“守少,谓任贤恭己而已也;守多,谓自任主百事者也。”

汉刘向《列女传·齐伤槐女》:“﹝晏子﹞谓景公曰:婴闻之,穷民财力,谓之暴;崇玩好,威严令,谓之逆;刑杀不正,谓之贼。夫三者,守国之大殃也。”

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读书者不贱,守田者不饥,积德者不倾,择交者不败。”

11.遵循;奉行;遵守。

《书·汤诰》:“凡我造邦,无从匪彝,无即慆淫,各守尔典,以承天休。”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五声和,八风平,节有度,守有序,盛德之所同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八音不相夺道理,是音各守其分,有次序也。”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吾闻帝贤者有也,空言虚语,非所守也,吾不敢当帝位。”

唐韩愈《答冯宿书》:“然足下与僕交久,僕之所守,足下之所熟知。”

明王廷相《〈雅述〉序》:“经者,常道也,可常以范世者也,故由之则治,迷之则危,去之则乱,确乎可守而不可畔也。”

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二:“收场吧,来了远客,你们也应该守一点规矩。”

12.操守;节操。

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失其守者其辞屈。”

高亨注:“失其操守之人,附声附和,不敢坚持己见,故其辞屈服。”

《书·洪范》:“凡厥庶民,有猷有为有守,汝则念之。”

汉刘向《列女传·陈辩女》:“君子谓辩女,贞正而有辞,柔顺而有守。”

唐韩愈《复仇状》:“今陛下垂意典章,思立定制,惜有司之守,怜孝子之心。”

《三侠五义》第八四回:“包相便保举颜查散才识谙练,有守有为,堪胜此任。”

13.谓守寡。
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一:“晓得陆氏青年美貌,未必是守得牢的人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金生色》:“亡人有遗嘱,本不教妇守也。”
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二三:“这种媳妇才算媳妇,要照如今的妇女呀,哼,别说守一年,男人眼没闭,她早瞧上旁人了。”

14.收藏;保存。

唐李德裕《次柳氏旧闻》:“望见千馀人持火炬以俟。上驻跸曰:‘何用此为?’国忠对曰:‘请焚库积,无为盗守。’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见月》:“只这盒钗,怎不向人间守,翻教地下埋。”

15.请求。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鲁君守齐,三年而无成。”

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昭上官皇后》:“数守大将军光,为丁外人求侯,及桀欲妄官禄外人,光执正,皆不听。”

颜师古注:“守,求请之。”

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融于是日往守萌,辞让钜鹿,图出河西。”

李贤注:“守犹求也。”

16.姓。

宋有守文。见《宋史·外国传七·党项》。

II

shòu

ㄕㄡˋ

〔《广韵》舒救切,去宥,书。〕

1.戍守疆域土地。

《书·舜典》:“岁二月,东巡守,至于岱宗。”

孙星衍注引郑玄曰:“巡守者,行视所守也。”

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五月郑厉公卒。王巡虢守。”

杜预注:“巡守于虢国也。”

清顾炎武《禹陵》诗:“大禹巡南守,相传此地崩。”

2.指天子出行。

前蜀韦庄《喻东军》诗:“四年龙驭守峨嵋,铁马西来步步迟。”

3.守臣,地方长官。后用为郡守、太守、刺史等的简称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,管仲辞曰:‘臣,贱有司也,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。’”杜预注:“国子、高子,天子所命为齐守臣。”
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守入临城,必谨问父老吏大夫,请有怨仇雠不相解者,召其人,明白为之解之。”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(秦始皇二十六年)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”

汉蔡邕《独断》:“守者,秦置也。

秦兼天下,置三川守,伊、河、洛也。

汉改曰河南守。

武帝命曰太守。

世祖都洛阳改曰正。”

唐韩愈《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》:“为御史中丞,举弹无所避,由是出为陈留守。”

明徐渭《赠吴宣府序》:“翼旦,丞簿若守并寄谢以言。”

4.犹摄。暂时署理职务。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。

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司马安为淮阳太守,发其事,庄以此陷罪,赎为庶人,顷之,守长史。”

《汉书·鲍宣传》:“鲍宣字子都,渤海高城人也,好学明经,为县乡啬夫,守束州丞。”

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初平元年,代杨彪为司徒,守尚书令如故。”

唐韩愈《送湖南李正字序》:“今愈以都官郎守东都省。”

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经籍艺文·守官》:“汉有守令守郡尉,以秩未当得而越授之,故曰守,犹今权也。则官之有守,自汉始也……《通典》曰:试,未正命也,阶高官卑称行,阶卑官高称守。”参见“守相”。

5.指任事、任职。

唐韩愈《皇帝即位贺宰相启》:“愈下情不胜庆跃,限以所守,不获随例拜贺,谨差某奉启。不宣。”

6.专指任郡守、太守、刺史等职。

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生下车,省风俗,疗病苦,政事委以周田,郡中大理。自守郡二十载,风化广被,百姓歌谣,建功德碑,立生祠宇。”

宋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一:“欧阳公自维扬移守汝阳。”

7.职守。
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女子到大军令行者,男子行左,女子行右,无并行,皆就其守,不从令者斩。离守者,三日而一徇。”

《荀子·王霸》:“百亩一守,事业穷,无所移之也。”

梁启雄释:“一守,一夫之守。”
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其在周,程伯休甫其后也。当周宣王时,失其守而为司马氏。”

8.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。

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以仲冬就行,分春反命。涂经九守,路踰千里。”

唐柳宗元《兴州江运记》:“维梁之西,其蔽曰某山,其守曰兴州。”

阅读:4759

●〖汉字〗守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守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安

⇛后一个汉字:宇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