咽
咽字的笔画:9画;
(参见嚥)
I
yān
〡ㄢ
〔《广韵》乌前切,平先,影。〕
1.消化和呼吸的通道,位于鼻腔、口腔的后方,喉的上方,相应地分为鼻咽、口咽和喉咽三部分。通称咽喉。
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吏就问,云咽已绝,血从鼻耳出。”
颜师古注:“咽,喉咙。”
2.指劲项。
汉焦赣《易林·讼之小过》:“青牛白咽,呼我俱田。”
唐韩愈《华山女》诗:“洗妆拭面着冠帔,白咽红颊长眉青。”
3.谓处于咽喉要地。
唐刘禹锡《管城新驿记》:“臣治所直天下大逵,肘武牢而咽东夏。”
II
yàn
〡ㄢˋ
〔《广韵》于甸切,去霰,影。〕
亦作“嚥”。
吞入;吞食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井上有李,螬食实者过半矣,匍匐往将食之,三咽,然后耳有闻,目有见。”
朱熹集注:“咽,吞也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畅玄》:“咽九华于云端,咀六气于丹霞。”
茅盾《陀螺》:“五小姐急忙咽下嘴里的东西。”
III
yè
〡ㄝˋ
〔《广韵》乌结切,入屑,影。〕
1.填塞;充塞。
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云霞充咽,则夺日月之明。”
唐裴鉶《传奇·姚坤》:“乃饮坤大醉,投于井中,以磑石咽其井。”
2.谓声音滞涩。多用于形容悲切。
南朝陈徐陵《山池应令》诗:“猿啼知谷晚,蝉咽觉山秋。”
唐李端《代宗輓歌》:“寒霜凝羽葆,野吹咽笳箫。”
清戴名世《姚符御诗序》:“间有一二歌咏,如寒螿之咽,病马之嘶。”
毛泽东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词:“马蹄声碎,喇叭声咽。”
3.(或读yē)同“噎”。声塞。
唐岑参《醉后戏与赵歌儿》诗:“向使逢着汉帝怜,董贤气咽不能语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回:“说话之中声音也咽住了。”参见“咽人”。
4.通“嗢”。参见“咽噱”。
IV
yuān
ㄩㄢ
〔《集韵》萦玄切,平先,影。〕
见“咽咽”。
阅读:122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