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滞

ok8.org > 词典 > 留滞

(留滞,留滞)

亦作“留蹛”。

1.停留;羁留。
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,而太史公留滞周南,不得与从事,故发愤且卒。”

唐王建《荆门行》:“壮年留滞尚思家,况复白头在天涯。”

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道光丙申,余留滞岭外者,再阅岁矣。”

冰心《六一姊》:“余妈还捨不得走……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,只得站起来谢了六一姊,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。”

2.指扣留,强行留人。
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即将该魂验实放行,毋得勒索留滞。”

3.搁置;阻塞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柔传》:“﹝柔﹞处法允当,狱无留滞。”

《南史·王俭传》:“令史谘事,宾客满席,俭应接铨序,傍无留滞。”

宋司马光《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》:“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……所贵论议详尽,事无留滞。”

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》:“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……然后与政府订契约,则事顺易行,岂复有留滞之忧?”

4.指搁置之事。

《北齐书·循吏传·郎基》:“﹝基﹞后带颍川郡,积年留滞,数日之中剖判咸尽。”

5.屯积东西;积聚。

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日者,大将军攻匈奴,斩首虏万九千级,留蹛无所食。”

司马贞索隐:“留蹛无所食。墆(蹛)音迭,谓贮也。

韦昭音滞,谓积也。又按《古今字诂》墆今‘滞’字,则墆与滞同。按,谓富人贮滞积穀,则贫者无所食也。”

《后汉书·段熲传》:“匈奴、种羌,并擅其地,是为痈疽伏疾,留滞胁下,如不加诛,转就滋大。”

6.指身处困境。

唐杜甫《引水》诗:“人生留滞生理难,斗水何直百忧宽。”

宋司马光《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》诗:“知君留滞久,从此欲腾骧。”

7.指身处困境之人。

《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臣谨桉诏书律令下者……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,迁留滞。”

颜师古注:“言治礼掌故之官,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,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。”

阅读:1238

●〖词语〗留滞(拼音版)

●〖词语〗留滯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词语:留爪

⇛后一个词语:留淫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