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
毒字的笔画:9画;
I
dú
ㄉㄨˊ
〔《广韵》徒沃切,入沃,定。〕
1.毒物。
《易·噬嗑》:“噬腊肉,遇毒。”
孔颖达疏:“毒者,苦恶之物也。”
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:“戟食铁之兽,射噬毒之鹿。”
刘逵注:“有神鹿,两头,主食毒草,名之食毒鹿,出云南郡。”
唐韩愈《县斋读书》诗:“南方本多毒,北客恆惧侵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三回:“不料说这里的姑娘服毒死了,他就气得乱嚷乱叫。”
2.特指鸦片、海洛因等毒品。如贩毒、吸毒。又喻指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事物。如:封建遗毒。
3.投毒。
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秦人毒泾上流,师人多死。”
北周王褒《从军行》之一:“牧马滨长渭,营军毒上泾。”
唐皮日休《药鱼》诗:“何必重伤鱼,毒泾犹可作。”
4.用毒物杀害。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有白石焉,其名曰礜,可以毒鼠。”
《新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:“皇太子建成毒王,王病,举府危骇。”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八:“汝父既与他同宿,被他毒了,想就死在那房里的了。”
5.伤害;危害。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莫余毒也已。”
汉王符《潜夫论·断讼》:“不则髡其夫妻,徙千里外剧县,乃可以毒其心而绝其后,姦乱绝,则太平兴矣。”
《明史·朱纨传》:“未几,海寇大作,毒东南者十馀年。”
太平天国洪仁玕《诛妖檄文》:“既盗我邦之珍宝,又毒我国之身灵。”
6.祸患,祸害。
《书·盘庚上》:“乃不畏,戎毒于远迩。”
孔颖达疏:“毒为祸患也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诸子》:“暨于暴秦烈火,势炎昆冈,而烟燎之毒,不及诸子。”
廖仲恺《支援江门油业工人通电》:“吾辈工人,利害与同,岂能任此横行,长为吾辈工人之大毒。”
7.罪恶。
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楚王方侈,天或者欲逞其心,以厚其毒而降之罚,未可知也。”
唐欧阳詹《怀忠赋》:“天生彼辛兮,用歼覆于夏家,欲悠悠而罔极,毒浩浩其无涯。”
8.怨恨,憎恨。
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行篡》:“死者不毒,夺者不愠。”
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每念灵帝,令人愤毒。”
李贤注:“毒,恨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悲之,且曰:‘若毒之乎?余将告于莅事者,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’”
9.担忧;患苦。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仙圣毒之,诉之于帝。”
殷敬顺释文:“毒,病也。”
晋陆云《逸民赋》:“毒万物之諠譁兮,聊渔钓于此泽。”
宋沉辽《和颖叔蓬莱阁》:“海上僊山豪,泛泛随狂潮。仙人毒其危,禺强资巨鳌。”
10.苦楚。
晋袁宏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上》:“欲犯王怒,触帝禁,伏于两观之下,陈写痛毒之冤,然后登金镬,入沸汤,虽死而不恨。”
宋苏轼《与朱鄂州书》:“去岁夏中,其妻一产四子,楚毒不可堪忍,母子皆死。”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馀》:“自有历史以来,中国人是……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,也都身受过。”
11.厚;多。
《书·微子》:“天毒降灾荒殷邦,方兴沉酗于酒。”
清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·以双声迭韵字代本字例》:“《尚书·微子篇》‘天毒降灾荒殷国’,《史记·微子世家》作‘天笃下灾亡殷国’。笃者,厚也,言天厚降灾咎以亡殷国也。笃与毒,亡与荒皆迭韵,此以迭韵字代本字之例也。”
12.暴烈;勐烈。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臣观吴王之色,类有大忧,小则嬖妾、嫡子死,不则国有大难,大则越入吴。将毒,不可与战。”
韦昭注:“毒犹暴也。言若勐兽被毒悖暴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四一回:“他两个只管论那妖精的手段,讲那妖精的火毒。”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四:“八月的一天,太阳正毒,母子俩在望不见屯落的大道上走着。”
13.指极盛的热气。
汉王充《论衡·言毒》:“夫毒,太阳之热气也。”
宋王谠《唐语林·豪爽》:“时暑毒方甚,上在凉殿坐后,水激扇车,风猎衣襟。”
清侯方域《止贾三兄过禹州书》:“且七月秋阳方炽,雨潦时行,上冒炎毒,下苦湿蒸。”
14.指酷刑。
《后汉书·陈禅传》:“及至,笞掠无筭,五毒毕加。”
《明史·刑法志三》:“全刑者曰械,曰镣,曰棍,曰拶,曰夹棍。五毒备具,呼謈声沸然。”
15.犹甚于。
唐李白《北上行》:“杀气毒剑戟,严风裂衣裳。”
唐王建《送张籍归江东》诗:“五月天气热,波涛毒于汤。”
16.狠;狠毒。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十三:“父亲便将小的毒咬一口,咬落耳朵。”
17.古印度刑法之一。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印度总述》:“拒违所犯,耻过饰非,欲究情实,事须桉者,凡有四条:水、火、称、毒……毒则以一羖羊,剖其右髀,随被讼人所食之分,杂诸毒药置剖髀中,实则毒发而死,虚则毒歇而稣。”
18.通“熟”。成熟。
《老子》:“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,养之覆之。”
高亨正诂:“毒当读为熟……音同通用。”
19.通“督”。治理。
《易·师》:“以此毒天下,而民从之。”
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:“毒,治也。”
20.通“窦”。门户。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无门无毒,一宅而寓于不得已,则几矣。”
陈鼓应今注引奚侗曰:“‘毒’当作‘窦’,音同相假。
《左襄十年传》:‘王叔之宰曰:“荜门闺窦之人。”是‘门’、‘窦’连文之证。’”
21.用同“纛”。大旗。
宋罗泌《路史·后纪五·疏仡纪一》:“故五旗五麾六毒,而制其阵。”
元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四摺:“两员将各自寻门路,整彪躯轮巨毒。”
II
dài
ㄉㄞˋ
〔《集韵》待戴切,去代,定。〕
见“毒冒”。
阅读:180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