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兩

简体两字的笔画:7画;繁體兩字筆畫:8畫。

(两,两)

I

li·ng

ㄌ〡ㄤˇ

〔《广韵》良奖切,上养,来。〕

1.数词。二。常用于成对的人或事物以及同时出现的双方。

《诗·齐风·还》:“并驱从两肩兮,揖我谓我儇兮。”
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。”

汉苏武《诗四首》之三:“结髮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

唐杜牧《洛中送冀处士东游》诗:“处士拱两手,笑之但掉头。”

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,或是拉包车,或是自己买上辆车。”

2.表示不定数,多与‘一’或‘三’前后连用,义为少量。

唐杜牧《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》诗:“楚岸千万里,燕鸿三两行。”

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弄好了,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;碰巧了,也许白耗一天,连‘车份儿’也没着落,但也不在乎。”

3.两个人或两件事物。
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吾未至乎事之情,而既有阴阳之患矣;事若不成,必有人道之患。是两也,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,子其有以语我来。”

《文选·潘岳〈射雉赋〉》:“逸群之俊,擅场挟两。”

李善注:“不但欲擅一场而已,又挟两雌也。”
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入道》:“你看他两分襟,不把临去秋波掉。”

4.指对立的两面或两个极端。

宋张载《正蒙·太和》:“两不立,则一不可见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淳熙九年》:“自宰相、执政、侍从、卿监、正员郎分为五等,除致仕遗表已议裁减外,将逐郊荫补恩泽,每等降杀,以两酌中,定为止数。”

5.指联繫、协调双方的人或事物。

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以九两繫邦国之民。一曰牧,以地得民;二曰长,以贵得民;三曰师,以贤得民;四曰儒,以道得民;五曰宗,以族得民;六曰主,以利得民;七曰吏,以治得民;八曰友,以任得民;九曰薮,以富得民。”

郑玄注:“两,犹耦也。所以协耦万民。”

贾公彦疏:“谓王者于邦国之中立法,使诸侯与民相合耦而联缀,不使离散有九事。”

6.加倍;翻一番。

《易·繫辞下》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。广大悉备。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材而两之,故六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”

《汉书·律曆志上》:“一龠容千二百黍,重十二铢,两之为两。”

7.两次;两度。

南朝宋谢惠连《七月七日夜咏牛女》诗:“昔离秋已两,今聚夕无双。”

宋苏轼《送李公择》诗:“比年两见之,宾主更献酬。”

鲁迅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府校迩来大致粗定,藐躬穷奇,所至颠沛,一遘于杭,两遇于越。”

8.同时兼具两方面。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身尽其故则美,类不可两也。”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自古及今,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利不可两,忠不可兼。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,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。”

9.等同;比并。

《逸周书·小开》:“贵而不傲,富而不骄,两而不争。”

朱右曾校释:“两,谓权相侔。”

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夫物有多寡,而情不能等;事有成败,而意不能同;行有进退,而力不能两。”

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君后三岁而侯。侯八岁为将相,持国秉,贵重矣,于人臣无两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虽然蓬头垢面,那玉貌花容,从来无两。”

清顾炎武《赠万举人寿祺》诗:“何人詗北方,处士才无两。”

10.犹言分散不统一。

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:“天子必执一,所以抟之也。一则治,两则乱。”参见“两政”。

11.整治,修饰。
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吾闻致师者,左射以菆,代御执辔,御下两马,掉鞅而还。”

杜预注:“两,饰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饰马者,谓随宜刷刮马。”

12.重量单位。古制二十四铢为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。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.05千克,十钱一两,十两一斤。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十二粟而当一分,十二分而当一铢,十二铢而当半两,衡有左右,因倍之,故二十四铢为一两。”

《汉书·律曆志上》:“二十四铢为两,十六两为斤。”

13.量词。用于鞋、袜等成对使用的衣物。

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:“葛屦五两,冠緌双止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屦必两只相配,故以一两为一物。”
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桑柘》:“十五年,任为弓材,亦堪作履”原注:“一两六十。”

唐戴叔伦《忆原上人》诗:“一两棕鞋八尺藤,广陵行遍又金陵。”

元萨都剌《茅山道士》诗:“道人自有爱山癖,蜡屐平生几两穿。”
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献五·癖》:“阮方吹火蜡屐,叹曰:‘未知此生当着几两屐!’”

14.量词。用于两股相交的物品。

汉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由其德,舜禹受天下不为泰;不由其德,五两之纶、半通之铜亦泰矣。”

李轨注:“纶如青丝绳也。”

15.量词。犹匹。用于帛、锦。每两四丈。

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纳币一束,束五两,两五寻。”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夏,齐侯将纳公,命无受鲁货,申丰从女贾,以币锦二两,缚一如瑱,适齐师。”

杜预注:“二丈为一端,二端为一两,所谓匹也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雍熙三年》:“令图不虞其诈自以为终获大功,私遗休格重锦十两。”

16.古代军队编制单位。二十五人为一两。

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,五师为军。”

郑玄注:“伍、两、卒、旅、师、军皆众之名。两,二十五人。”

《尉缭子·兵教下》:“自伍而两,自两而师,不一其令。”

17.通“魉”。

汉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木之怪,夔罔两。”罔两即魍魉。

II

liàng

ㄌ〡ㄤˋ

〔《广韵》力让切,去漾,来。〕

“辆”的古字。

1.量词。用于车辆。

《书·牧誓序》:“武王戎车三百两。”

孔颖达疏:“数车之法,一车谓之一两。”
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其辂车百乘,牛车千两。”

宋欧阳修《苏主簿輓歌》:“三年弟子行丧礼,千两乡人会葬车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八:“以车三百两塞街巷。”

2.借指车。

《后汉书·吴祐传》:“此书若成,则载之兼两。”

李贤注:“车有两轮,故称‘两’也。”

前蜀贯休《读玄宗幸蜀记》诗:“圣两归丹禁,承乾动四夷。”

3.容纳一辆车。

宋沉括《万春圩图记》:“圩中为通涂二十二里以长,北与堤会,其袤可以两车。”原注:“两,去声。”

阅读:1394

标签: 桃花 植物

●〖汉字〗兩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兩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八

⇛后一个汉字:全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