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
简体宝字的笔画:8画;繁體寶字筆畫:20畫。
(宝,宝)
b·o
ㄅㄠˇ
〔《广韵》博抱切,上皓,帮。〕
1.玉石、玉器的总称。
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莒太子僕弑纪公,以其宝来奔。”
韦昭注:“宝,玉也。”
《公羊传·庄公六年》:“冬,齐人来归卫宝。”
何休注:“宝者,玉物之凡名。”
《韩非子·和氏》:“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,遂命曰:‘和氏之璧’。”
晋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春兰擢茎,方茂其华;荆宝挺璞,将剖于和。”
2.印信符玺。古代天子诸侯以圭璧为符信,泛称宝。
秦始以帝后的印为玺,唐改称宝。
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:“锡尔介圭,以为尔宝。”
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:“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。
中宗即位,复为玺。
开元六年,复为宝。”
宋宋敏求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下:“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,文曰皇太后之印……至尊之位,亦不合言印,当云某宫之宝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庆曆八年》:“己亥,作皇帝钦崇国祀之宝。
真宗尝为昭受乾符之宝,凡斋醮表章用焉。”
3.贵重的东西。
《书·顾命》:“越玉五重陈宝,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,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。”
孔传:“列玉五重又陈先王所宝之器物。”
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备者国之重也,食者国之宝也,兵者国之爪也,城者所以自守也。”
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天不爱其道,地不爱其宝,人不爱其情,故天降膏露,地出醴泉,山出器车,河出马图。”
唐韩愈《送文畅师北游》诗:“开张箧中宝,自可得津筏。”
《明史·选举志三》:“贤才,国之宝也。”如:吉林有三宝:人参、貂皮、乌拉草。
4.宝贵的;珍贵的;名贵的。
5.用宝物装饰的。参见“宝勒”等。
6.珍爱;珍视。
《书·旅獒》:“不宝远物,则宝人格。所宝惟贤,则迩人安。”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宝珠玉者,殃必及身。”
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,兴动事业,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!”晋陶潜《答庞参军》诗:“人之所宝,尚或未珍;不有同好,云胡以亲。”
唐温庭筠《题贺知章故居迭韵作》:“老媪宝蒿草,愚儒输逋租。”
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牛车》:“石崇之牛疾奔,人不能追,此其所以宝之也。”
7.珍藏。
《礼记·礼器》:“家不宝龟,不藏圭,不台门,言有称也。”
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帝以黄散傅之,其创一傅而愈。宝其馀及所得童子药,每遇金创,傅之并验。”
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四:“王晋卿家旧宝徐处士《碧槛蜀葵图》。”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十七:“撰之喜道:‘……谁想姻缘却在此箭上,小弟当宝此以为后验。’”
8.谓美德,善道。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怀其宝而迷其邦,可谓人乎?”皇侃疏:“宝犹道也。”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丧人无宝,仁亲以为宝。”
郑玄注:“宝谓善道可守者。”
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“材宝……道也。”
王念孙疏证:“宝与道同义,故书传多并举之。”
9.钱币。
《宋史·乐志十三》:“刻简以玟,铸宝以金。”
太平天国《天王诏旨·严禁私藏私带金宝诏》:“通军大小兵将,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带金宝,尽缴归天朝圣库。”
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铸银》:“夫中国钱币,古分金银铜三品,其行于世也,谓之国宝。自应一国有一国之宝,岂应搀用他国之宝,名不正,言不顺。”如:元宝;通宝。
10.自身。
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”
河上公注:“宝,身也。”
《吕氏春秋·先己》:“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。啬其大宝,用其新,弃其陈,腠理遂通,精气日新,邪气尽去,及其天年,此之谓真人。”
高诱注:“大宝,身也。”
11.用于称与帝王、佛教、道教等有关的事物。参见“宝仗”、“宝刹”、“宝曜”。
12.敬辞。用于尊称对方的有关事物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匡超人道:‘老客既开宝店,却看这书做甚么?’”参见“宝眷”、“宝札”。
13.旧时的一种赌具。方形,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或点数,赌博者凭猜测下注,以求进财,故称。
巴金《砂丁》二:“第四次的宝摇好了,赌客们忙着在押注。”
14.喻指押宝的赌注。
马烽《三年早知道》:“我总是说:‘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’。
赵满囤要能改造好,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。不想咱这一宝押到黑心上了。”
15.姓。
东汉有宝忠。
阅读:18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