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狈

ok8.org > 词典 > 狼狈

(狼狈,狼狈)

1.二兽名。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。

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毛篇》:“或言狼狈是两物,狈前足绝短,每行常驾两狼,失狼则不能动,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。”

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艺文二》:“如‘自朱耶之狼狈,致赤子之流离’,不唯赤对朱,耶对子,兼狼狈、流离,乃兽名对鸟名……如此之类,皆为假对。”

2.喻指恶人。

唐舒元舆《坊州按狱》诗:“门牆见狼狈,桉牍闻腥臊。”

3.喻艰难窘迫。

《后汉书·任光传》:“更始二年春,世祖自蓟还,狼狈不知所向,传闻信都独为汉拒邯郸,即驰赴之。”

《三国志·蜀志·马超传》:“康故吏民杨阜、姜叙、梁宽、赵衢等,合谋击超……﹝超﹞进退狼狈,乃奔汉中依张鲁。”

晋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臣欲奉诏奔驰,则刘病日笃;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:臣之进退,实为狼狈。”

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一回:“绍口吐鲜血不止,叹曰:‘吾自历战数十场,不意今日狼狈至此!’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三十:“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,使得处境狼狈,进退不得。”

4.急速,急忙。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周伯仁为吏部尚书,在省内夜疾危急。时刁玄亮为尚书令,营救备亲好之至。良久小损。明旦,报仲智,仲智狼狈来。始入户,刁下床对之大泣,说伯仁昨危急之状。”

《宋书·后妃传·文帝袁皇后》:“初,后生劭,自详视之,驰白太祖:‘此儿形貌异常,必破国亡家,不可举。’便欲杀之。

太祖狼狈至后殿户外,手拨幔禁之,乃止。”

《隋书·李密传》:“世充夜潜济师,诘朝而阵,密方觉之,狼狈出战,于是败绩。”

宋司马光《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》:“少时家贫,有衣一笥,夜遗火,比家人觉,狼狈救之,笥衣已尽。”

5.喻互相勾结。

清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漕弊》:“﹝盐漕﹞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……卫官在淮,奉法惟谨,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;及到江南,挑米色,促兑期,互为狼狈,又旗丁之羽翼也。”

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绅士为平民之公敌》:“盖政府既利用彼,彼又利用政府,同恶相济。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……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,必先利用此两种人,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,假公济私,下可以把持社会,淆黑乱白。”

6.喻互相配合。

梁启超《论俄罗斯虚无党》:“虚无党之筹款,亦固有术;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,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……此等手段,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,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。”

7.犹竭力。

《南史·刘歊传》:“奉母兄以孝悌称,寝食不离左右。母意有所须,口未及言,歊已先知,手自营办,狼狈供奉。”

《英烈传》第十一回:“却说滁阳王未及半月,偶因惊疑成疾,太祖日视汤药,十分狼狈。”

8.困顿疲惫貌。

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六回:“可怜这来旺儿,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,没钱使用,弄的身体狼狈,衣服蓝缕,没处投奔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“却说孽龙精既出其井,仍变为慎郎,入于贾使君府中。使君见其身体狼狈,举家大惊,问其缘故。”

9.破敝不整貌。

《西游记》第三八回:“彩画凋栏狼狈,宝妆亭阁攲歪。”

10.指邋遢。

沉从文《大小阮》:“他见小阮衣着显得有点狼狈,就问小阮到了北京多久,住在什么地方。”

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三:“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,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,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。”

11.犹尴尬。

叶圣陶《未厌集·苦辛》:“新人交拜的时候,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,形相略带狼狈,像醉人跌交似地。”

沙汀《祖父的故事·三斗小麦》:“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。”

陈登科《赤龙与丹凤》四:“黎伥被骂得狗血喷头,有口难言;含垢忍辱,蜡黄着脸,狼狈地离开宴席。”

阅读:1397

标签: 动物

●〖词语〗狼狈(拼音版)

●〖词语〗狼狽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词语:狼狈为姦

⇛后一个词语:狼狠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