皴
皴字的笔画:12画;
cūn
ㄘㄨㄣ
〔《广韵》七伦切,平谆,清。〕
1.肌肤粗糙或受冻开裂。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红蓝花栀子》:“以药涂之,令手软滑,冬不皴。”
唐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》:“中原无书归不得,手脚冻皴皮肉死。”
宋王亿之《高阳台》词:“轻帆初落沙洲暝,渐潮痕雨渍,面色风皴。”
2.物体表面有皱纹;毛糙。
唐白居易《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》诗:“肉嫌卢橘厚,皮笑荔枝皴。”
唐无可《松》诗:“枝干怪鳞皴,烟梢山涧新。”
3.打皱;皱缩。
宋盛均《真龙对》:“客皴眉而俯,不复抽言。”
4.方言。皮肤上的积垢。
5.中国画的一种技法。参见“皴法”。
阅读:14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