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
褐字的笔画:14画;
hè
ㄏㄜˋ
〔《广韵》胡葛切,入曷,匣。〕
1.指粗布或粗布衣,古时贫贱者所服,最早用葛、兽毛,后通常指大麻、兽毛的粗加工品。
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”郑玄笺:“褐,毛布也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吴失》:“然高概远量,被褐怀玉,守静洁志,无欲于物,藏器渊渀,得意遗世。”
唐韩愈《毛颖传》:“今日不获,不角不牙,衣褐之徒,缺口而长鬚,八窍而趺居。”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馀(四)》:“国画呢,方巾长袍,或短褐椎结,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。”
2.指粗麻织成的袜子。
《急就篇》卷二:“靸鞮卬角褐袜巾。”
颜师古注:“袜,足衣也,一曰褐,谓编枲为袜也。”
3.贫贱者的代称。
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旨酒一盛兮,余与褐之父睨之。”
杜预注:“褐,寒贱之人。”
4.黄黑色。
唐白居易《三适赠道友》诗:“褐绫袍厚暖,卧盖行坐披。”
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古铜器》:“传世古,则不曾入水土,惟流传人间,色紫褐而有朱砂斑。”
艾青《兵车》诗:“香烟的白纸使得他的脸色更加褐暗。”
5.快速。
阅读:13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