馀子
(馀子,余子)
1.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。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谓知徐吾、赵朝、韩固、魏戊,馀子之不失职,能守业者也。”
杜预注:“卿之庶子为馀子。”
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“张仪,魏氏馀子也。”
高诱注:“大夫庶子为馀子,受氏为张。”
2.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。古代军制,家致一人为正卒,馀皆为羡卒,称“馀子”。
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凡国之大事,致民;大故,致馀子。”
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国有一事,当徵召会聚百姓,则小司徒召聚之。馀子谓羡也。”
孙诒让正义:“云‘大故,致馀子’者,谓国被灾寇,则发六乡之馀子羡卒,以备守事及追胥也。馀羡既发,则正卒亦发可知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周官上》:“此云‘大故,致馀子’。馀子,即民之子弟。
《孟子·滕文公篇》所谓馀夫也。故《大司徒》统谓之万民。”
《逸周书·籴匡解》:“成年,年穀足……馀子务艺。”
《尚书大传·略说》:“耰鉏已藏,祈乐已入,岁事已毕,馀子皆入学。”
3.年幼未服役的男子。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”成玄英疏:“弱龄未壮,谓之馀子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未应丁夫为馀子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是月,馀子亦在于序室。”
颜师古注:“苏林曰:‘馀子,庶子也。或曰:未任役为馀子。’未任役者是也。幼童皆当受业,岂论嫡庶乎?”
4.犹后代。
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臣将门馀子,素无艺术,猥当大任,必败朝章。”
5.官名。
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晋于是有公族、馀子、公行。”
杜预注:“皆官名。”
孔颖达疏:“则知馀子之官,亦治馀子之政。”
6.其馀的人。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柳宗元》:“工诗,语意深切,发纤穠于简古,寄至味于澹泊,非馀子所及也。”
明焦竑《焦氏笔乘·评杜诗》:“余家有郑善夫《批点杜诗》,其指摘疵纇,不遗馀力,然实子美之知己。馀子议论虽多,直观场之见耳。”参见“馀子碌碌”。
7.谓劫馀之人。
叶叶《九秋诗·秋望》:“谁成谁败悲馀子,几帝几王付劫灰。”
阅读:12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