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
簡體維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維字筆畫:14畫。
(維,維)
wéi
ㄨㄟˊ
〔《廣韻》以追切,平脂,以。〕
1.繫物之大繩。
《墨子·備蛾傅》:“客則乘隊,燒傳湯,斬維而下之。令勇士隨而擊之,以為勇士前行。”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斡維焉繫?天極焉加?”王逸註:“言天晝夜轉旋,寧有維綱繫綴,其際極安所加乎?”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若夫經制不定,是猶度江河亡維楫,中流而遇風波,船必覆矣。”
顏師古註:“維所以繫船,楫所以刺船也。”
宋郭彖《睽車誌》卷三:“其子克棄兄弟,自城拏舟迎候,解維已昏暮。”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蕓果肩輿至,解維出虎嘯橋,漸見風帆沙鳥,水天一色。”
2.隅;角落。
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:“土不及四維。”
王冰註:“維,隅也。”
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:“東北為報德之維也。”
高誘註:“四角為維也。”
漢潘勗《冊魏公九錫文》:“君龍驤虎視,旁眺八維,掩討逆節,折沖四海。”
元劉壎《隱居通議·地理》:“激瘴霧於東維,界黑水於南極。”
3.綱紀;法度。
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秦之綱絕而維弛,山東大擾,異姓並起,英俊烏集。”
《後漢書·陳蕃傳》:“人君者,攝天地之政,秉四海之維,舉動不可以違聖法,進退不可以離道規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慕賢》:“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,匡維主將,鎮撫疆埸,儲積器用,愛活黎民,隱若敵國矣。”
4.繫;拴縛。
《管子·白心》:“天或維之,地或載之。天莫之維,則天以墜矣;地莫之載,則地以沈矣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四言詩》之九:“有舟浮覆,紼纚是維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二:“南嶽有飛來石船,在祝融峰下……儼然百萬斛之艘,淩空禦風以行,而暫維於此者。”參見“維婁”。
5.連結。
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建牧立監,以維邦國。”
鄭玄註:“維,猶連結也。”
《新唐書·崔植傳》:“植曰:‘太宗資上聖,興民間,知百姓疾苦,故厲精思治,又以房玄齡、杜如晦、魏徵、王珪為之佐,君明臣忠,聖賢相維,治致升平,固其宜也。’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理宗淳祐八年》:“陳垓言民命與國脈相維,獄訟不當,刑罰不中,則無以保斯民之命。”
6.維護;扶持。
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僇其罪,卑其列,維其民,然後王之。”
尹知章註:“戮其首罪,卑其爵列,維持其人眾。”
宋蘇洵《書論》:“幸而又有聖人焉,承其後而維之,則天下可以復治。”
7.思念;計度。
《詩·周頌·維天之命序》:“維天之命,大平告文王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維,《韓詩》雲:‘維,念也。’”
《史記·秦楚之際月表序》:“墮壞名城,銷鋒鏑,鉏豪桀,維萬世之安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維訓度,謂計度令萬代安也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清夜維其故,反側心踟躕。”
朱祖謀《〈彊村詞賸〉原序》:“自維劣下,靡所成就,即此趑趄小言,度不能復有進益。”
8.乃;是。
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厥初生民,時維姜嫄。”
鄭玄箋:“言周之始祖,其生之者是姜嫄也。”
《呂氏春秋·序意》:“天曰順,順維生。地曰固,固維寧。人曰信,信維聽。三者鹹當,無為而行。”
《北史·魏廣陵王羽傳》:“今始維夏,且待至秋。”
唐韓愈《唐故國子司業竇公墓誌銘》:“公一舉成名,而東遇其黨,必曰非我之才,維吾舅之私。”
9.由於。
《詩·魏風·葛屨》:“維是褊心,是以為刺。”
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七》:“夫麋鹿維無禮,故父子同麀,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,以有禮也。”
10.同“唯”。獨。
《荀子·子道》:“非維下流水多邪?”宋曾鞏《永興尉章佑妻夫人張氏墓誌銘》:“夫人維能務其生,所以使其子能安於幼學而成。”
明烏斯道《月夜彈琴記》:“詩亦維妾記憶耳。”
11.與;和。
《詩·小雅·無羊》:“牧人乃夢……旐維旟矣。”
12.助詞。用於句首或句中。
《易·解》:“君子維有解。”
孔穎達疏:“維,辭也。”
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“維此六月,既成我服。”
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維昔黃帝,法天則地,四聖遵序,各成法度。”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維是元年,有盜在夏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拜壇》:“維歲次乙酉年,三月十九日,皇從弟嗣皇帝由崧,謹昭告於思宗烈皇帝。”
13.生物體中的絲狀組織。如:纖維。
14.數學名詞。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。直線是一維的,平面是二維的,普通空間是三維的。在相對論中,所討論的時空是四維空間。
15.姓。
漢有維氾。見《續通誌·氏族六》。
阅读:628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