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蛤蜊
亦作“食蛤梨”。
據《淮南子·道應訓》載:盧敖遊北海,至於蒙穀之上,見一士人迎風而舞。士人“顧見盧敖,慢然下其臂,遯逃乎碑。
盧敖就而視之,方倦龜殼而食蛤梨。”
盧與之語,謂自己“窮觀於六合之外”,表示願與士人為友。士人不屑一顧,並指斥盧言辭虛誇,“舉臂而竦身,入雲中而去”。後遂以“食蛤蜊”表示對他人的輕視或嘲謔。
《南史·王融傳》:“﹝融﹞遇沈昭略,未相識。
昭略屢顧盼,謂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謂曰:‘僕出於扶桑,入於湯谷,照耀天下,誰雲不知,而卿此問!’昭略雲:‘不知許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送竈日漫筆》:“隻是北京的飯店那麽多,飯局那麽多,莫非都在食蛤蜊,談風月。”
阅读:116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