紆徐
(紆徐,紆徐)
1.從容寬舒貌。
漢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襞積褰縐,紆徐委曲。”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正始寺》:“若乃絕嶺懸坡,蹭蹬蹉跎,泉水紆徐如浪峭。”
唐沈佺期《扈從出長安應制》詩:“翕習黃山下,紆徐清渭東。”
何其芳《黃昏》:“一乘古舊的黑色馬車,空無乘人,紆徐地從我身側走過。”
2.謂文辭委婉舒緩。
明唐順之《與楊朋石祠祭》:“所示諸文皆清新紆徐,有作者之意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十五回:“全書不作贅語,亦不用直筆,此篇尤極紆徐之致。”
蔣湘南《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》:“宋代諸公,變峭厲而為平暢,永叔情致紆徐,故虛字多。”
阅读:12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