諍
簡體諍字的筆畫:8畫;繁體諍字筆畫:15畫。
(諍,諍)
I
zhèng
ㄓㄥˋ
〔《廣韻》側迸切,去諍,莊。〕
1.直言規勸。
漢劉向《說苑·臣術》:“有能盡言於君,用則留之,不用則去之,謂之諫;用則可生,不用則死,謂之諍。”
《新唐書·崔玄亮傳》:“玄亮率諫官叩延英苦諍,反復數百言。”
明方孝孺《三賢贊》:“正色危言,以犯以諍。”
2.通“靖”。細小。參見“諍人”。
3.通“靜”。
《孫臏兵法·八陣》:“內得其民之心,外知敵之情,陣則知八陣之經,見勝而戰,弗見而諍,此王者之將也。”
鄧澤宗註:“諍,借為靜。意謂沒有取勝的把握就按兵不動。”
II
zhēng
ㄓㄥ
〔《集韻》甾莖切,平耕,莊。〕
1.通“爭”。爭訟;爭論。
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《老子·德經》:“天下樂隼而弗猒也,非以其無諍與?故﹝天下莫能與﹞諍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塞難》:“彼誠以天下之必無仙,而我獨以實有而與之諍,諍之彌久,而彼執之彌固。”
宋範仲淹《宋故同州觀察使李公神道碑銘》:“公上言非便,復與執政諍於帝前。”
清惲敬《張臯文墓誌銘》:“文正潛察得之,則大喜,故屢進達之,而臯文齗齗以善相諍,不敢隱。”
2.通“爭”。爭奪;爭競。
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有兩虎諍人而鬥者,管莊子將刺之。”
《韓詩外傳》卷四:“其於百官伎藝之人也不與諍能,而致用其功。”
許維遹校釋:“諍,本或作爭。”
3.用同“睜”。瞪大著眼睛。
明賈仲名《升仙夢》第三摺:“諕得我如癡似諍,眼花。”
阅读:14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