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棋不定
【成語】:舉棋不定
【拼音】:jǔ qí bù dìng
【解釋】:拿著棋子,不知下哪一著才好。比喻猶豫不決,拿不定主意。
【出處】: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舉棋不定,不勝其藕。”
【示例】:對於“逃匿”震南村中,拒不從命的小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w6w2wgs.html">小小的胡杏,他們卻是~。 ★歐陽山《苦鬥》七十八
【近義詞】:猶豫不決、優柔寡斷
【反義詞】:斬釘截鐵、當機立斷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猶豫不決
【英文】:hesitate about(or over)what move to make
【日文】:態度(たいど)を決(けっ)しがたい
【法文】:irrésolu
【德文】:sich nicht entscheiden kǒnnen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衛國人寧殖將國君衛獻公驅逐,另立公孫剽為國君。臨終前囑咐兒子寧喜去齊國接回衛獻公。寧喜去看望了衛獻公表示願意幫他回國。大夫大叔儀事後對寧喜說:“你這樣舉棋不定會招致大禍的。”衛獻公回國後就殺了寧喜
1.著棋下子猶豫不決。
2.喻臨事無決斷。
《新唐書·鬱林王恪傳》:“晉王仁厚,守文之良主,且舉棋不定則敗,況儲位乎?”
阅读:198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