黥面
於面額上刺字,以墨涅之。(1)古代的一種風俗。
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匈奴法,漢使不去節,不以墨黥其面,不得入穹廬。
王烏,北地人,習胡俗,去其節,黥面入廬。”
《後漢書·東夷傳·倭》:“男子皆黥面文身。”(2)古代的一種肉刑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毛玠傳》:“漢律,罪人妻子沒為奴婢,黥面。”
宋洪邁《容齋四筆·國初救弊》:“建州民二人,本田家客戶,嘗於主家塘內,以錐刺得魚一斤半,並杖脊,黥面,送闕下。”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諧謔·借蟹譏權貴》:“宋朱勉橫於吳中,時有士人詠譏之,中聯雲:‘水清詎免雙螯黑,秋老難逃一背紅。’蓋勉少曾犯法,鞭背黥面,故以此嘲。”(3)古代兵制之一。在士兵臉上刺字,防止士兵逃跑。
宋蘇洵《兵制》:“及於五代,燕帥劉守光,又從而為之黥面涅手之制。”
阅读:19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