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詒伊戚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自詒伊戚

【成語】:自詒伊戚

【拼音】:zì yí yī qī

【解釋】:自尋煩惱;自招災殃。

【出處】:《詩經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心之憂矣,自詒伊戚。”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烏呼,我之懷矣,自詒伊戚,其我之謂矣。”

【示例】: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一卷:“昊天寺在幽州,與蕭後接壤境界,倘遼人知之,發兵劫駕,豈非~。”

【近義詞】:自貽伊戚

【反義詞】: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指自尋煩惱

【成語故事】: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《詩經》中有一首詩描寫一個因公外出辦事的官員戀家的故事: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處政事,在遙遠的地方心裏老是惦記家鄉的親人,從播種時節一直忙到收獲季節還不能回家,心裏堆積著無限的煩惱

(自詒伊戚,自詒伊戚)

自尋煩惱;自招災殃。

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心之憂矣,自詒伊戚。”亦作“自詒伊慼”、“自貽伊戚”。

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烏呼,我之懷矣,自詒伊慼,其我之謂矣。”

晉裴啟《語林》:“胡毋彥國至相州,坐廳事官事。爾時三秋中傍搖扇視事;其兒子從容顧謂曰:‘彥國復何為自貽伊戚?’”金王若虛《臣事實辨上》:“漢黨錮諸公,既無申屠蟠之高識,而自貽伊戚。”

清譚嗣同《石菊影廬筆識·思篇三十三》:“又安知非欲秦知雖有可興之勢,要當如穆公自知其過,傾心耆老,不可力征經營,自貽伊戚耶?”

阅读:1290

●自詒伊戚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