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折

折字的筆畫:7畫;

(參見摺)

I

zhé

ㄓㄜˊ

〔《廣韻》旨熱切,入薛,章。〕

同“摺”。

1.折斷;摘取。

《古詩十九首·庭中有奇樹》:“攀條折其榮,將以遺所思。”

唐韓愈《利劍》詩:“使我心腐劍鋒折,決雲中斷開青天。”

元張壽卿《紅梨花》第四摺:“折一枝紅梨花,插在那扇子上。”
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七章:“他現在從一蔔樹上折了根柳枝,拄起來走。”

2.曲折;彎。

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:“河九折註於海,而流不絕者,昆侖之輸也。”

漢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橫流逆折,轉騰潎洌。”

明韓守益《蘇武慢·江亭遠眺》詞:“地湧岷峨,天開巫峽,江勢西來百折。”

郭小川《崑侖行》詩之三:“走百曲呀,繞千折。”

3.反轉;改變方向。

巴金《春》一:“她迎上前去招呼了琴……同她們一道折回來。”

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:“老九快步走著,穿過桑園,折向南邊的河沿。”參見“折旋”。

4.折服。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勾踐歸國外傳》:“威折萬裏,德致八極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輕詆》:“宏自以有才,多好上人,坐上無折之者。”

金王若虛《李仲和墓碣銘》:“予嘗力排之,能折其口而不能奪其心也。”

葉聖陶《隔膜·一個朋友》:“伊和女伴商量裝飾,議論風生,足以使大家心折。”

5.責難,指出別人的錯誤或缺點。

《史記·呂太後本紀》:“陳平、絳侯曰:‘於今面折廷爭,臣不如君。’”

《後漢書·儒林傳下·李育》:“﹝李育﹞嘗讀《左氏傳》,雖樂文采,然謂不得聖人深意,以為前世陳元、範升之徒更相非折,而多引圖讖,不據理體,於是作《難左氏義》四十一事。”

李賢註:“折,難也。”

唐劉禹錫《天論》:“柳子厚作《天說》以折韓退之之言。”

6.屈服;屈尊。

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晚救之,韓且折而入於魏,不如早救之。”

唐韓愈《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讀書著文,其譽藹鬱,當時名公皆折官位輩行,願為交。”

7.折毀;挫敗。

《左傳·襄公七年》:“衡而委蛇,必折。”

杜預註:“橫不順道,必毀折。”

漢班彪《北征賦》:“降幾杖於藩國兮,折吳濞之逆邪。”

宋文天祥《紀事》詩之一:“若是無人折狂虜,東南那箇是男兒。”
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三篇一:“那位劉大爺大約是沒有把我看成學生……他竟上了一個大當,折了不小的威風。”

8.折磨。

元尚仲賢《柳毅傳書》第一摺:“想著我在洞庭湖裏,怎生受用快活,如今折得這般,兀的不愁殺人也。”

9.毀掉;減損。

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是故政舉之日,夷關折符,無通其使。”
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五回:“小小年紀,要往忠厚處積泊,不要一句非言,折盡平生之福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你二位老人家快快請起,不可折了我的壽數!”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一:“退財折星數,搭幫菩薩,人倒是好了。”

10.夭折;死亡。

《書·洪範》:“六極。一曰兇短折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未齔曰兇,未冠曰短,未婚曰折。”

宋蘇軾《屈原塔》詩:“古人誰不死,何必較考折。”

明黃道周《遣奠霞客寓長君書》:“僕之受禍,毒於子瞻;而尊公中折,痛於季常。”

11.猶杜,閉。參見“折口”。

12.判斷;裁決。

漢揚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萬物紛錯則懸諸天,眾言淆亂則折諸聖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音辭》:“難者曰:‘《繫辭》雲:乾坤《易》之門戶邪?此又為未定辭乎?’答曰:‘何為不爾!上先標問,下乃列德以折之耳。’”梁啟超《歐戰之動因》:“以刑律上正當防衛之義折此獄,無論何國,皆不能科罪。”

13.折合;抵當。

《戰國策·西周策》:“越人禦買之千金,折而不賣。”

《後漢書·東夷傳·東沃沮》:“其地東西夾,南北長,可折方千裏。”

唐杜甫《銅瓶》詩:“蛟龍半缺落,猶得折黃金。”

仇兆鰲註引楊慎曰:“折,當也。”

宋沈括《進〈守令圖〉表》:“今畫《守令圖》,並以二寸折二百裏。”

老舍《老張的哲學》第三一:“不然,以老張的聰明何苦不買一張電影票弄個女的,而一定折幾百元的債!”

14.折扣。

明張敬修等《太師張文忠公行實》:“請令今歲賜民改折十分之三,上以實帑藏,下以寬恤民力。”
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八回:“過道臺道:‘二十萬?’拉達把頭一搖道:‘止有一折。’”如:七折八扣;不折不扣。

15.摺叠。

《後漢書·郭太傳》:“嘗於陳梁閒行遇雨,巾一角墊,時人乃故折巾一角,以為‘林宗巾’。”

16.摺子。

宋王溥《唐會要·氏族》“乾元元年,著作郎賈至撰《百家類例》十卷”原註:“其序旨曰:以其婚姻承家,冠冕備盡,則存譜。大譜所紀者,唯尊官清職,傳記本原,分為十卷,爰列百氏,其中須有部折,各於當族註之,適為百氏,以隴西李氏為第一。”

17.縐紋;縐摺。

明陸時雍《詩鏡總論》:“石之有稜,水之有折,此處最為可觀。”

清葉藩《念奴嬌·廣陵送毛亦史之白下》詞:“遙想訪舊秦淮,久辭歌管,剩有波千折。”

18.指起皺紋。

前蜀韋莊《秦婦吟》:“鳳側鸞欹鬢腳斜,紅攢翠歛眉心折。”

19.開采。

《墨子·耕柱》:“昔者夏後開使蜚廉折金於山川,而陶鑄之於昆吾。”

《管子·地數》:“然則與折取之遠矣。”

馬非百新詮:“折,開也。取者,採也。”

20.握持。

宋張矩《應天長·南屏晚鐘》詞:“花間恨,猶記憶,正素手暗攜輕折。”

張相曰:“輕折,輕握也,言輕握素手也。”見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五。

21.表示手握的大小。
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一摺:“繡鞋兒剛半折,柳腰兒恰一搦。”

22.傾斜容器,使裡面的東西出來。

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黛玉隻管說話,將酒全折在漱盂內了。”

23.漢字的筆畫名。如:橫、豎、撇、點、折。

24.戲曲名詞。

元明雜劇結構的一個段落稱摺。每劇大都為四摺,每摺用同一宮調的若幹曲牌,聯成一韻到底的一個整套。

明清傳奇劇一般分“出(齣)”,也有寫作“折”的。其中可單獨演出的叫摺子戲。後亦指歌舞劇的一幕。

《醒世恒言·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將廷秀推入戲房中,把紗帽圓領穿起,就頂王十朋《祭江》這一折。”

清孔尚任《〈桃花扇〉凡例》:“各本填詞,每一長折,例用十曲,短折例用八曲。”

聞一多《說舞》:“歌舞的尾聲和第一折相仿佛,第三、四、五折又大同小異的表演過了。”

25.古代封土為壇進行祭地的處所。

《禮記·祭法》:“燔柴於泰壇,祭天也;瘞埋於泰折,祭地也。”

鄭玄註:“壇、折,封土為祭處也。”

陳澔集說:“泰折,即方丘。折,如磬折折旋之義,喻方也。”

26.古代葬具。

《禮記·雜記上》:“醴者稻醴也,甕、甒、筲、衡,實見間,而後折入。”

鄭玄註:“折,承席也。”

陳澔集說:“折,形如床而無足,木為之,直者三,橫者五,窆事畢,而後加之壙土,以承抗席也。”

27.見“折折”。

28.姓。

漢有折像。見《後漢書》本傳。

II

zhē

ㄓㄜ

1.倒轉;翻轉。

浩然《金光大道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躺在被窩裏,像折烙餅似的,翻過來倒過去,睡不著。”如:折跟鬥。參見“折倒”。

2.倒過來倒過去。如:水太熱,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。參見“折澄”。

III

shé

ㄕㄜˊ

〔《廣韻》常列切,入薛,禪。〕

1.斷而猶連。

魯迅《吶喊·孔乙己》:“他怎麽會來?……他打折了腿了。”

2.虧損,蝕耗。

魯迅《花邊文學·算賬》:“這買賣,究竟是賺了利,還是折了本呢?”

IV

ㄊ〡ˊ

〔《廣韻》杜奚切,平齊,定。〕

見“折折”。

阅读:5080

●折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