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宗

宗字的筆畫:8畫;

zōng

ㄗㄨㄥ

〔《廣韻》作冬切,平冬,精。〕

1.祖廟。
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正月朔旦,受命於神宗。”

孔傳:“神宗,文祖之宗廟。言神,尊之。”

《左傳·成公三年》:“若從君之惠而免之,以賜君之外臣首,首其請於寡君,而以戮於宗,亦死且不朽。”

《孔子家語·哀公問政》:“聖人因物之精,制為之極,明命鬼神,以為民之則。而猶以是為未足也,故築為宮室,設為宗祧,春秋祭祀,以別親疏。”

王肅註:“宗,宗廟也。”

2.祖先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所不殺子者,有如陳宗。”

孔穎達疏:“陳宗,謂陳之先人。”

漢焦贛《易林·比之乾》:“繼祖復宗,追明成康。光照萬國,享世久長。”

漢劉向《列女傳·周氏三母》:“文王生而明聖,大任教之,以一而識百,卒為周宗。”

3.宗族;同族。

《易·同人》:“同人於宗,吝道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和同於人,在於宗族,不能弘闊,是鄙吝之道。”

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滅宗廢祀,非孝也。”

漢焦贛《易林·需之謙》:“喪寵溢尤,政傾家覆,我宗失國,秦滅周室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規箴》:“孫皓問丞相陸凱曰:‘卿一宗在朝有幾人?’陸曰:‘二相五侯,將軍十餘人。’皓曰:‘盛哉!’”唐韓愈《贈族侄》詩:“擊門者誰子?問言乃吾宗。”

清惲敬《與紉之論文書》:“紉之吾宗足下:敬與紉之同出提舉公,蓋二十餘世矣。”

4.指宗主。

《書·顧命》:“延入翼室,恤宅宗。”

孔傳:“延之使居憂,為天下宗主。”

《左傳·哀公四年》:“士蔑乃致九州之戎,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,且將為之蔔,蠻子聽蔔,遂執之,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師於三戶,司馬致邑立宗焉,以誘其民而盡俘以歸。”

杜預註:“楚復詐為蠻子作邑,立其宗主。”

5.指某一類事物中有統領楷模作用或為首者。

《漢書·溝洫誌贊》:“中國川原以百數,莫著於四瀆,而河為宗。”

《文選·吳質〈答東阿王書〉》:“還治諷采所著,觀省英瑋,實賦頌之宗,作者之師也……亦各有誌。”

李善註引《漢書》:“司馬相如蔚為辭宗,賦頌之首。”

清趙翼《甌北詩話·皮日休》:“唐以前《孟子》雜於諸子之中,從未有獨尊之者,昌黎始推尊之,然亦未請立學。

皮日休乃獨請設科取士,是能於諸子淆雜之中別出手眼,別其為儒學之宗,其有功於道學甚鉅。”

6.謂作宗主或作首領。

《穀梁傳·僖公十二年》:“若伐而不能救,則無以宗諸侯矣。”

7.嫡長子。

《詩·小雅·白華序》:“以妾為妻,以孽代宗。”

鄭玄箋:“孽,支庶也;宗,適子也。”

《晏子春秋·諫上十一》:“長少無等,宗孽無別,是設賊樹姦之本也。”
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王道》:“臣弒其君,子弒其父,孽殺其宗,不能統理,更相代銼以廣地。”

8.派別;宗派。

唐許渾《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》詩:“一缽事南宗,僧儀稱病容。”如:正宗;天臺宗;華嚴宗。

9.尊重。亦謂推尊而效法之。

《儀禮·士昏禮》:“﹝庶母﹞命之曰:‘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,夙夜無愆。’”鄭玄註:“宗,尊也。”

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﹝孔子﹞謂子貢曰:‘天下無道久矣,莫能宗予。’”唐盧綸《雪謗後書事上皇甫大夫》詩:“閱古宗文舉,推才慕正平。”

宋趙彥衛《雲麓漫鈔》卷十:“夫列禦寇之書與《莊子》皆宗老氏,多寓言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元仁宗皇慶元年》:“燧少學於許衡,其為文宗韓愈。”
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余曰:‘工部為詩家之大成,學者多宗之,卿獨取李,何也?’”

10.諸侯夏見天子曰宗。亦借喻眾水歸海或謁見名山。

《書·禹貢》:“江漢朝宗於海。”

孔傳:“二水經此州而入海,有似於朝,百川以海為宗。”

孔穎達疏:“以海水大而江漢小,以小就大,似諸侯歸天子,假人事而言之也。”

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。”
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觀德》:“故受命而海內順之,猶眾星之共北辰,流水之宗滄海也。”

晉郭璞《江賦》:“綱絡群流,商榷涓會,表神委於江都,混流宗而東會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遊嵩山日記》:“乃陸行汝鄧間,路與陝汴略相當,可以兼盡嵩華,朝宗太嶽。”

11.根本;本旨。
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愛親明賢,政之幹也;禮賓矜窮,禮之宗也;禮以紀政,國之常也。”

韋昭註:“宗,本也。”

漢王吉《諫昌邑王疏》:“數以耎脆之玉體,犯勤勞之煩毒,非所以全壽命之宗也。”

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國日記·光緒十七年二月十一日》:“中國之有畫,亦數千年矣,然重意不重形,絕世所稱神品者,專以超脫高淡為宗。”

魯迅《南腔北調集·家庭為中國之本》:“這叫做千變萬化,不離其宗。”

12.特指佛教教義的真諦。

南朝宋謝靈運《辨宗論》:“同遊諸道人,並業心神道,求解言外,余枕疾務寡,頗多暇日,聊申繇來之意,庶定求宗之悟。”

南朝宋謝靈運《辨宗論》:“夫明達者以體理絕欲,悠悠者以迷惑嬰累。絕欲本乎見理,嬰累繇於乖宗。”

《敦煌變文集·降魔變文》:“或以探尋儒道,盡性窮形;註解釋宗,句深相遠。”

13.古代帝王廟號之一。有德者稱宗。

《書·無逸》:“昔在殷王中宗,嚴恭寅畏,天命自度。”

孔傳:“殷家中世尊其德,故稱宗。”

孔穎達疏:“中宗,廟號。”

《孔子家語·廟制》:“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。謂之祖宗者,其廟皆不毀。”

王肅註:“有德者謂之宗。”

宋蘇軾《賜韓絳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制》:“永惟三宗眷遇之重,宜極一品褒崇之榮。”

14.上古時祭禮之一。
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,郊堯而宗舜。”

韋昭註:“此上四者謂祭天以配食也。祭昊天於圓丘曰禘,祭五帝於明堂曰祖、宗,祭上帝於南郊曰郊。”

15.官職名。掌管祭祀之禮。
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夏父弗忌為宗。”

韋昭註:“宗,宗伯,掌國祭祀之禮也。”

《荀子·正論》:“出戶而巫覡有事,出門而宗祀有事。”

楊倞註:“宗者主祭祀之官。‘祀’當為‘祝’。”

《漢書·郊祀誌》:“能知四時犧牲,壇場上下,氏姓所出者,以為宗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宗,宗人,主神之列位尊卑者也。”

16.量詞。

唐元稹《生春》詩之六:“蘆筍錐猶短,淩凘玉漸融。數宗船載足,商婦兩眉叢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二二回:“﹝張文遠﹞隨即取了各人口詞,就替閻婆寫了狀子,叠了一宗案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三五回:“這一宗東西,家常不大做;今兒箇寶兄弟提出來了,單做給他吃,老太太、姑媽、太太都不吃,似乎不大好,不如就勢兒弄些大家吃吃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蔡斐君》:“因為登廣告還須付出錢去,而托人代售卻收不回錢來,所以非有一宗大款子,準備化完,是沒有法子的。”

趙樹理《小二黑結婚》十二:“你一宗他一宗,從晌午說到太陽落,一共說了五六十款。”

17.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和機關,相當於縣。

絳邊加錯《吉祥的彩虹》:“高誌誠率領十幾名戰士來到紮青宗建立兵站,為大部隊渡江作準備。”

18.古時布八十根經線稱為一總。

《儀禮·喪服》“冠六升外畢”鄭玄註“八十縷為升”唐賈公彥疏:“雲布‘八十縷為升’者,此無正文,師師相傳言之。是以今亦雲八十縷謂之宗,宗即古之升也。”

19.姓。

阅读:4394

●宗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