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伯

ok8.org > 詞典 > 什伯

1.古代兵制,十人為什,百人為伯。因以“什伯”泛指軍隊基層隊伍。
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論》:“陳涉,罋牖繩樞之子,甿隸之人,而遷徙之徒,才能不及中人,非有仲尼、墨翟之賢,陶朱、猗頓之富,躡足行伍之閒,而倔起什伯之中。”

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時皆辟屈在十百之中。”

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正行伍,連什伯,明鼓旗,此尉之官也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量知》:“不曉什伯之陣、不知擊刺之術者,彊使之軍,軍覆師敗,無其法也。”

2.謂超過十倍、百倍。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夫物之不齊,物之情也。或相倍蓰,或相什伯,或相千萬。”他本作“什百”、“什佰”。
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器玩》:“予初觀《燕幾圖》,服其人之聰明什伯於我。”

章炳麟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》:“雖無太後,而掣肘者什伯於太後,雖無營祿,而掣肘者什伯於榮祿。”

阅读:1270

●什伯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