幹
簡體幹字的筆畫:3畫;繁體幹字筆畫:13畫。
(參見乾,幹,榦)
I
gān
ㄍㄢ
〔《廣韻》古寒切,平寒,見。〕
1.盾牌。
《書·牧誓》:“稱爾戈,比爾幹,立爾矛,予其誓。”
孔傳:“幹,楯也。”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摠幹而山立,武王之事也。”
鄭玄註:“摠幹,持盾也。”
《公羊傳·宣公八年》:“《萬》者何?幹舞也。”
何休註:“幹,謂楯也。”
2.求;請求。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。”
孔傳:“幹,求也。”
《初學記》卷二引《錄異傳》:“大雪,人皆餓,不宜幹人。”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著述·類雋類函》:“《類雋》全資朱邸,以故易成;《類函》則遍幹朋友,以及妓女、方外,靡不捐貲助之,大為時流所厭。”
郁達夫《毀家詩紀》之十六:“萬死幹君唯一語,為儂清白撫諸兒。”
3.幹犯;沖犯;幹擾。
《國語·晉語五》:“河曲之役,趙孟使人以其乘車幹行。”
韋昭註:“幹,犯也;行,軍列。”
唐韓愈《永貞行》:“國家功高德且厚,天位未許庸夫幹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七五回:“神器從來不可幹,僭王偁號詎能安?”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·賀相國》:“公門無一事之幹,本宅無生事之僕。”
4.幹謁。
《公羊傳·定公四年》:“伍子胥父誅乎楚,挾弓而去楚,以幹闔廬。”
何休註:“不待禮見曰幹。”
《史記·範雎蔡澤列傳》:“蔡澤者,燕人也。遊學幹諸侯小大甚眾,不遇。”
唐皎然《送顧處士歌》:“安貧日日讀書坐,不見將名幹五侯。”
5.幹涉;幹預。
晉袁宏《後漢紀·桓帝紀》:“故太尉李固、杜喬以直言幹政,遂見殘滅,賢愚傷心。”
《舊唐書·徐浩傳》:“初,浩以文雅稱;及授廣州,典選部,多積貨財,又嬖其妾侯莫陳氏,頗幹政事,為時論所貶。”
6.關涉。
宋蔡居厚《詩史》:“許渾詩格清麗,然不幹教化。”
明彭時《彭文憲公筆記》:“官軍即尋石和尚,於爾無幹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通信》:“但立意怎樣,於事實是無幹的。”
7.招惹;招致。
漢劉向《列女傳·魯季敬姜》:“文伯曰:‘以歜之家,而主猶績,懼幹季孫之怒,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?’”
8.岸,水邊。
魯迅《〈朝花夕拾〉後記》:“我檢查《百孝圖》和《二百冊孝圖》,畫師都很聰明,所畫的是曹娥還未跳入江中,隻在江幹啼哭。”
9.兩山間的流水。
《詩·小雅·斯幹》:“秩秩斯幹,幽幽南山。”
毛傳:“幹,澗也。”
10.猶治理。
《公羊傳·隱公元年》:“何成乎公之意?公將幹國而反之桓。”
何休註:“幹,治也。”
11.空乏。
《逸周書·命訓》:“極福則民祿,民祿則幹善,幹善則不行。”
《禮記·大傳》:“諸侯及其大祖,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,幹祫及其高祖。”
鄭玄註:“幹,猶空也。”
12.懸在竿上。
《新唐書·忠義傳上·周憬》:“憬遁入比幹廟自剄,將死,謂人曰:‘比幹,古忠臣,神而聰明,其知我乎!後、三思亂朝,虐害忠良,滅亡不久,可幹吾頭國門,見其敗也。’”
13.計數單位。猶個。
《字彙·幹部》:“數始於一而成於十,幹字從一從十,故言若幹。謂或如一,或如十,數未定之辭也。”
《字彙·幹部》:“數竹木亦曰幹,猶言個也。”
14.用於稱人群。猶言夥,幫。
《水滸傳》第四一回:“五起二十八個頭領,帶了一幹人等,將這所得黃文炳家財各各分開,裝載上車子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六回:“寶玉看時,又像是迎春等一幹人走來。”
15.江南稱山壟間之地。
唐李白《長幹行》之一:“同居長幹裏,兩小無嫌猜。”
16.地名。
《詩·邶風·泉水》:“出宿於幹,飲餞於言。”
朱熹集傳:“幹言,地名,適衛所經之地也。”
17.姓。
晉有幹寶。
18.通“乾”。
19.通“竿”。
《新唐書·王世充傳》:“術士桓法嗣自言能決讖,乃上《孔子閉房記》,畫男子持一幹驅羊狀。”參見“幹旄”。
II
gàn
ㄍㄢˋ
〔《集韻》居案切,去翰,見。〕
1.捍衛。參見“幹城”、“幹掫”。
2.立,建立。
《水滸傳》第一一二回:“後知張順幹了功勞,打聽得焦山下船,取茆港,好去攻伐江陰、太倉。”
III
àn
ㄢˋ
〔《集韻》魚旰切,去翰,疑。〕
通“豻”。
古謂胡地野狗。
《儀禮·大射禮》:“大侯九十,參七十,幹五十。”
鄭玄註:“幹讀為豻。豻侯者,豻鵠豻飾也。”
宋聶崇義《三禮圖》卷六:“豻,胡地野犬。以豻皮飾侯,亦方制為鵠。”侯,張布作為箭靶;鵠,侯的中心。
IV
gān
ㄍㄢ
同“乾”。
V
gàn
ㄍㄢˋ
同“幹”。
VI
gān
ㄍㄢ
同“幹”。
簡體幹字的筆畫:3畫;繁體幹字筆畫:13畫。
(幹,幹)
I
gàn
ㄍㄢˋ
〔《廣韻》古案切,去翰,見。〕
亦作“幹”。
1.指器物、事物的主幹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春之月﹞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,金鐵、皮革筋、角齒、羽箭幹,脂膠丹漆,毋或不良。”
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淳於髡曰:‘弓膠昔幹,所以為合也。’”司馬貞索隱:“昔,久舊也。幹,弓幹也。”
《後漢書·公孫述傳》:“蜀地沃野千裏……名材竹幹,器械之饒,不可勝用。”
李賢註:“竹幹,竹箭也。”
晉盧諶《答魏子悌》詩:“崇臺非一幹,珍裘非一腋。”
2.人和動植物軀體的主幹。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若以群子之靈,獲保首領以沒,惟是楄柎所以藉幹者。”
杜預註:“幹,骸骨也。”
《楚辭·招魂》:“魂兮歸來!去君之恆幹,何為四方些?”晉左思《蜀都賦》:“擢脩幹,竦長條。”
宋葉適《宿石門》詩:“石門忽秀出,老幹蔭渟洪。”
清張潮《花鳥春秋》卷一:“春王正月,梅放其英於幹,與百卉爭先。”
3.指人和動物的脅。
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佐食舉幹,屍受,振祭嚌之。佐食受加於肵俎,舉獸幹,魚一,亦如之。”
鄭玄註:“幹,正脅也。”
《公羊傳·莊公元年》:“齊侯怒,與之飲酒。於其出焉,使公子彭生送之;於其乘焉,搚幹而殺之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幹,脅也。”
4.根本;根源。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臣聞之:愛親明賢,政之幹也;禮賓矜窮,禮之宗也。”
《易·乾》:“貞者,事之幹也。”
漢劉向《列女傳·陳寡孝婦》:“妾聞之:信者,人之幹也;義者,行之節也。”
清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·中庸第二二章二》:“誠無不幹乎性,性無不通乎誠。”
5.才能,幹略。
《三國誌·蜀誌·諸葛亮傳》:“理民之幹,優於將略。”
《南史·孔靈符傳》:“靈符愨實有材幹,不存華飾,每所蒞官,政績修理。”
6.主管;從事。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顯幹尚書事,尚書五人,皆其黨也。”
顏師古註:“幹與管同,言管主其事。”
《東觀漢記·趙喜傳》:“喜內典宿衛,外幹宰職,正身立朝,未嘗懈惰。”
宋範仲淹《奏乞將所舉許元張去惑下三司相度任使》:“內殿中丞許元,智識通敏,可幹財賦。”
聞一多《戰後文藝的道路》:“幹藝術是下流的,像今天看戲子和娼妓是一個樣。”
7.做;辦理。
《朱子語類》卷二一:“且幹一件事,自家心不在這上,這一事便不成。”
元秦簡夫《剪髮待賓》第三摺:“他則知道我是箇學士,不知小官所幹事務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四九回:“明日幹了這事,便是這裏安身不得了。我卻有個去處,我也有心要去。”
毛澤東《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》:“我們就是不怕犧牲,不幹則已,一幹就幹到底。”
8.現引申為打,鬥。
張天翼《路》:“誰叫咱們投降鬼子,咱們幹誰!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七:“多數的中國人能像胡阿毛那樣和日本人幹,中國便成了有人的國家。”
9.事務,事情。
宋蘇軾《與滕達道書》之五十九:“甘子已拜賜矣,北方有幹,幸示諭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十四回:“﹝吳用﹞分付主人家道:‘學生來時,說道先生今日有幹,權放一日假。’”
10.建立;求取。
元鄭光祖《三戰呂布》第三摺:“某乃李肅是也……坐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裏之外,每回臨陣,無不幹功。”
元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二摺:“不如及早上朝取應,幹我自家功名去。”
元金仁傑《追韓信》第二摺:“幹功名千難萬難,求身仕兩次三番。”
11.用處;效果。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九:“曉得沒甚長筵廣席,要做好官也沒幹,都把誌氣灰了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況且朱三是窮人,討也沒幹。”
12.原為漢至南北朝時一種身分和地位低下的官吏,後變為供役使的奴僕。
《後漢書·欒巴傳》:“四遷桂陽太守。以郡處南垂,不閑典訓,為吏人定婚姻喪紀之禮,興立學校,以獎進之。雖幹吏卑末,皆課令習讀。”
李賢註:“幹,府吏之類也。
《晉令》諸郡國不滿五千以下,置幹吏二人。”
《晉書·良吏傳·鄧攸》:“攸至門,門幹乃攸為郎時幹。幹侯勒和悅,致之。”
《宋書·沈演之傳》:“勃弟統,大明中為著作佐郎。先是五省官所給幹僮,不得雜役。
太祖世,坐以免官者前後百人。
統輕役過差,有司奏免。
世祖詔曰:自頃幹僮多不祗給,主可量聽行杖。得行幹仗,自此始也。”
清黃軒祖《遊梁瑣記·內黃大盜》:“知內捕無用,令弟帶幹數輩,就陶家襲捕。”
13.南北朝時官員的一種俸祿。
《北史·段韶傳》:“天統三年,除左丞相。四年,別封永昌郡公,食滄州幹。”
《北齊書·王松年傳》:“以本官加散騎常侍,食高邑縣幹。”按,因“幹”可納資代役,故南北朝時盛行“食幹”之制。
14.幹部的簡稱。
毛澤東《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》:“最重要的是,我們的軍隊受到了鍛煉,兵勇,幹智。”如:幹群關係。
15.附在鐘甬上銜旋的刻成獸形的紐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鳧氏》:“鍾縣謂之旋,旋蟲謂之幹。”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周官下》:“旋蟲謂之幹者,銜旋之紐鑄為獸形,居甬與旋之間而司管轄,故謂之幹。幹之為言猶管也。”
16.安。
《廣雅·釋詁》:“幹,安也。”
17.同“榦”。榦,築墻時豎在兩旁之木。參見“幹楨”。
II
gān
ㄍㄢ
〔《集韻》居寒切,平寒,見。〕
亦作“幹”。
1.通“乾”。無水分或水分很少。與“濕”相對。
《列子·黃帝》:“足之所履,隨風東西,猶木葉幹殼。”
清沈濤《交翠軒筆記》卷三:“幹,古幹濕正字,通假作乾。
《列子·黃帝篇》‘木葉幹殼’,張湛註(按,當作殷敬順(《釋文》):‘幹音乾’,可證。”
2.用天幹(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紀日的總稱。
《後漢書·律曆誌上》“記稱大橈作甲子”劉昭註引《月令章句》:“﹝大橈﹞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謂之幹;作子醜以名月,謂之枝,枝幹相配,以成六旬。”
III
hán
ㄏㄢˊ
〔《集韻》河幹切,平寒,匣。〕
通“韓”。
井垣,井欄。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出跳梁乎井幹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司馬雲:井欄也。
褚詮之音《西京賦》作韓音。”
《漢書·郊祀誌下》:“立神明臺井幹樓,高五十丈,輦道相屬焉。”
顏師古註:“井幹樓積木而高,為樓若井幹之形也。井幹者,井上木欄也……幹或作韓,其義並同。”
唐劉方平《銅雀妓》詩:“淚痕霑井幹,舞袖為誰長。”
IV
g·n
ㄍㄢˇ
〔《集韻》古旱切,上旱,見。〕
通“簳”。
小竹。
《文選·王褒〈洞簫賦〉》:“原夫簫幹之所生兮,於江南之丘墟。”
李善註:“幹,小竹。”
阅读:158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