炳
炳字的筆畫:9畫;
b·ng
ㄅ〡ㄥˇ
〔《廣韻》兵永切,上梗,幫。〕
亦作“昺”。
1.光明;明亮。
《易·革》:“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‘其文炳’者,義取文章炳著也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省煩》:“炳若日月之著明,灼若五色之有定。”
清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八:“﹝禮烈親王﹞靡役不從,載在瑯書,炳如星日矣。”
2.明顯;昭著;明白。
漢揚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或問聖人之言,炳若丹青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自鳥跡代繩,文字始炳。”
宋陸遊《秋夜》詩:“退士鬢毛紛似雪,老臣心事炳如丹。”
3.指文采鮮明。
唐韓愈《徐泗豪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》:“後之人茍未知南陽公之文章,吾請觀於三君子;茍未知三君子之文章,吾請觀於南陽公……蔚乎其相章,炳乎其相輝。”
明方孝孺《答錢羅二秀才書》:“彼七八君子者,皆博特而雄達,才高而文炳。”
4.顯示;顯現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封禪》:“爾其表權輿,序皇王,炳元符,鏡鴻業。”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平等寺》:“寺門外有金像一軀……常有神驗,國之吉兇,先炳祥異。”
宋周密《圖畫碑帖》:“幽有人兮好冥絕。炳其輝,凝其潔,悠悠終古長不滅。”
5.點燃。
南朝宋謝惠連《雪賦》:“燎薰鑪兮炳明燭,酌桂酒兮揚清曲。”參見“炳燭”
6.照耀。
明張煌言《賀延平王啟》:“伏願威揚四裔,烈炳千秋。”
李大釗《列寧不死》:“列寧的功業,在人已如日月炳天,江河行地。”參見“炳映”
阅读:166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