矰
矰字的筆畫:17畫;
zēng
ㄗㄥ
〔《廣韻》作滕切,平登,精。〕
1.繫有生絲繩以射飛鳥的箭。
《呂氏春秋·直諫》:“荊文王得茹黃之狗,宛路之矰,以畋於雲夢,三月不反。”
高誘註:“矰,弋射短矢。”
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走者可以為罔,遊者可以為綸,飛者可以為矰。”
唐杜甫《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》:“咄咄寧書字,冥冥欲避矰。”
元張翥《蛻庵歲晏排遣以詩》之二:“蟄豸深環戶,冥鴻巧避矰。”參見“矰矢”。
2.短箭。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萬人以為方陣,皆白裳、白旂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。”
《山海經·海內經》:“帝俊賜羿彤弓素矰,以扶下國。”
郭璞註:“矰,矢名,以白羽羽之。”
明何景明《歲晏行》:“近聞狐兔亦徵及,列網持矰遍山城。”
3.通“贈”。送走,驅逐。
《周禮·春官·男巫》“冬堂贈”漢鄭玄註:“故書贈為‘矰’。”
孫詒讓正義引段玉裁曰:“矰、贈古音同在蒸登部。”
阅读:9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