啄
啄字的筆畫:11畫;
I
zhuó
ㄓㄨㄛˊ
〔《廣韻》竹角切,入覺,知。〕
〔《廣韻》丁木切,入屋,端。〕
〔《洪武正韻》職救切,去宥〕
亦作“噣”。
1.鳥用嘴取食。
《詩·小雅·小宛》:“交交桑扈,率場啄粟。”
唐韓愈《送浮屠文暢師序》:“夫鳥,俛而啄,仰而四顧。”
葉聖陶《皮包》:“兩隻麻雀唧唧喳喳趕了進來。來回飛了一陣子,便歇在竹椽上,啄那蓋屋頂的稻草。”
2.咬。
《楚辭·招魂》:“虎豹九關,啄害下人些。”
王逸註:“啄,齧也。”
3.引申為殘害,殺害。
宋趙令畤《侯鯖錄》卷一:“豈莽(王莽)時殘啄之餘所謂四百人,皆贊莽以盜漢偷生嗜利之徒歟?”
4.叩擊。
唐韓愈《送僧澄觀》詩:“洛陽窮秋厭窮獨,丁丁啄門疑啄木。”
沈從文《紳士的太太》:“拿酒的廝役已經在門外輕輕的啄門。”
5.書法稱短撇叫啄。舊題漢蔡邕《九勢》:“疾勢,出於啄磔之中,又在豎筆緊趯之內。”
沈尹默釋義:“啄是短的撇。為什麽把它叫做啄?是用鳥嘴啄取食物來形容它那急遽而有力的姿勢。”
6.見“啄啄”。
II
zhòu
ㄓㄡˋ
鳥嘴。
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鳥之美羽勾啄者,鳥畏之。”
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尻益高者,鶴俛啄也。”
顏師古註:“啄,鳥觜也……啄音竹救反。”
阅读:145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