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
尺字的筆畫:4畫;
I
ch·
ㄔˇ
〔《廣韻》昌石切,入昔,昌。〕
“斥”的被通假字。
1.長度單位。
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可以託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裏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。”
《大戴禮記·王言》:“布指知寸,布手知尺,舒肘知尋。”
清李鬥《揚州畫舫錄·草河錄上》:“六國變法度……所雲周尺八寸者,蓋用當時所用尺較周尺之長短,止當八寸。”
周而復《白求恩大夫》九:“傷病員三個床位,保有一尺左右的距離。”
2.指量長度的器具。
《墨子·經說下》:“夫名,以所明正所不智,不以所不智疑所明,若以尺度所不智長。”
孫詒讓間詁:“言以所明正所不知,若不知物之長而以尺度之也。”
唐韓愈《和侯協律詠筍》:“驗長常攜尺,愁乾屢側盆。”
3.稱像尺的東西。如:界尺、鎮尺、戒尺。
4.稱某些外形或作用類似尺的繪圖儀器。
5.用尺量,衡量。
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“徂來之松,新甫之柏,是斷是度,是尋是尺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〈越鐸〉出世辭》:“尺政治之得失,發社會之蒙覆,振勇毅之精神。”
6.喻法度或標準。
《金史·文藝傳下·元好問》:“為文有繩尺,備眾體。”
清曾國藩《武昌張府君墓表》:“近世有司,乃並無所謂繩,無所謂尺,若閉目以探庾中之豆,白黑大小,惟其所值。”
魯迅《而已集·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》:“而文藝史界中人,則捨了用慣的向來以為是‘永久’的舊尺,另以各時代各民族的固有的尺,來量各時代各民族的藝術。”參見“尺繩”。
7.喻短小或狹小。
8.直。
宋文天祥《與曾架閣書》:“與當世之大人論成敗,爭曲尺,言不合艴然竟去。”
9.幅。
元薩都剌《題梅石道士卷》詩:“玉堂道士字一尺,綠清老人詩四聯。”
10.中醫學名詞。切脈時無名指所按的部位。在手掌橈骨莖突之後。
《靈樞經·邪氣藏府病形》:“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,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。”
晉王叔和《脈經·分別三關境界脈和所主》:“陽生於尺,動於寸;陰生於寸,動於尺。”
II
chě
ㄔㄜˇ
我國傳統樂譜記音符號之一。
《宋史·樂誌十七》:“中呂用‘上’字……林鍾用‘尺’字。”
《遼史·樂誌》:“大樂聲……其聲凡十,曰:五、凡、工、尺、上、一、四、六、勾、合,近十二雅律。”
阅读:40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