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鞭

鞭字的筆畫:18畫;

biān

ㄅ〡ㄢ

〔《廣韻》卑連切,平仙,幫。〕

1.打馬。

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成子衣製,杖戈,立於阪上,馬不出者,助之鞭之。”

唐杜甫《別蘇徯》詩:“贈爾秦人策,莫鞭轅下駒。”

艾蕪《歐洲的風》:“跟著他就鞭了兩下馬,並不是要它走快一點,而是借此發泄自己心中的怨氣。”

2.鞭打;敲打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四年》:“公怒,鞭師曹三百。”

唐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鞭其門,大呼我曹王,來受良降,良今安在?”鄒韜奮《萍蹤憶語》二五:“你非用嚴厲的手段對付,打他鞭他,不稍寬容。”

3.引申指驅趕。

唐杜甫《同諸公登慈恩寺塔》詩:“羲和鞭白日,少昊行清秋。”

唐杜甫《喜雨》詩:“安得鞭雷公,滂沱洗吳越。”

4.馬鞭。

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雖鞭之長,不及馬腹。”

唐柳宗元《鞭賈》:“馬相踶,因大擊,鞭折而為五六。”

宋孫奕《履齋示兒編·雜記·人物異名》:“鞭曰馬箠。”

5.泛指鞭子。

《周禮·秋官·條狼氏》:“條狼氏掌執鞭以趨辟。”

孫詒讓正義:“鞭所以威人,眾有不辟者,則以鞭敺之。”
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”

6.督促;勉勵。

唐韓愈《答孟郊》詩:“古心雖自鞭,世路終難拗。”

7.古代官刑名之一。以鞭抽打的薄刑。

《書·舜典》:“鞭作官刑。”

孔傳:“以鞭為治官事之刑。”

宋高承《事物紀原·戎容兵械·鞭》:“《虞書》曰:‘鞭作官刑’,則得名於堯舜之代,始以為薄刑之用。”參見“鞭杖”。

8.竹根;竹的地下莖。

五代齊己《湘妃廟》詩:“廟荒松朽啼飛猩,筍鞭迸出階基傾。”

宋蘇軾《東坡》詩之一:“好竹不難栽,但恐鞭橫逸。”

袁鷹《青山翠竹》:“竹子燒了,還有竹枝;竹枝斷了,還有竹鞭。”參見“鞭筍”。

9.指動物的陰莖。如:牛鞭、鹿鞭。

10.古代一種打擊性兵器。用鐵做成,有節,沒有鋒刃。

元尚仲賢《單鞭奪槊》楔子:“此人使一條水磨鞕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”

11.古代茶具名。

唐陸羽《茶經·具》:“撲,一曰鞭,以竹為之,穿茶以解茶也。”

12.成串的小爆竹,也叫小鞭。
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杜家那邊放鞭迎壽材呢!”

13.量詞。用於光線和景色。前面的數詞限用“一”,表示狹長。

宋劉過《祝英臺近·同妓遊帥司東園》詞:“日遲春暖融融,杏紅深處,為花醉、一鞭春色。”
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三摺:“四圍山色中,一鞭殘照裏。”

潘漠華《晚上》:“從廚下放射出來的一鞭灰茫茫的燈光,正映得門後的盤石上,有片淡晃晃的白光。”

阅读:1547

●鞭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