訕
簡體訕字的筆畫:5畫;繁體訕字筆畫:10畫。
(訕,訕)
shàn
ㄕㄢˋ
〔《廣韻》所晏切,去諫,生。〕
〔《廣韻》所姦切,平刪,生。〕
1.毀謗;譏諷。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為人臣下者,有諫而無訕。”
孔穎達疏:“訕為道說君之過惡及謗毀也。”
漢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問曰:吾子訕神仙,抑奇怪,不信有不死之道,是也。”
明張居正《再乞歸葬疏》:“加以孤誌不明,橫遭狂訕,內憂外侮,舉集於一身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偵戲》:“不把俺心情剖辯,偏加些惡謔毒訕,這欺侮受應難。”
王季思等註:“訕,譏諷之意。”
2.羞慚;難為情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摺:“你也赸,我也赸;請先生休訕,早尋個酒闌人散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八一回:“他家大老婆那不賢良的淫婦,半日不出來,在屋裏罵的我好訕的。”
畢方鍾濤《千重浪》第五章:“老邢婆子臉上訕的不行,可既然來了,也就豁出來了。”
阅读:18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