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散
(遺散,遺散)
1.猶散失。
《隋書·經籍誌一》:“齊末兵火,延燒祕閣,經籍遺散。”
《東周列國誌》第七六回:“﹝子西﹞聞郢都已破,昭王出奔,恐國人遺散,乃服王服,乘王輿,自稱楚王,立國於脾洩,以安人心。”
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這兩粒玻璃彈珠才被他放入撿來的雪茄煙盒中,而在以後的流離中遺散了。”
2.逃亡散失之眾。
《三國誌·吳誌·潘璋傳》:“比縣建昌起為賊亂,轉領建昌,加武猛校尉,討治惡民,旬月盡平,召合遺散得八百人,將還建業。”
《魏書·崔孝暐傳》:“招撫遺散,先恩後威,一周之後,流民大至。”
唐陳子昂《上西蕃邊州安危事》:“招集遺散,收強撫弱,臣恐喪亂之眾,必有景從。”
阅读:155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