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
披字的筆畫:8畫;
I
pī
ㄆ〡
〔《廣韻》敷羈切,平支,滂。〕
〔《廣韻》匹靡切,上紙,滂。〕
“被”的今字。“翍”的今字。
1.傍;靠近。
宋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六六:“統制範瓊於陳州門外,披城屯兵數千。”參見“披山”。
2.指披屋。
茅盾《霜葉紅似二月花》二:“這麽外邊三間,帶這小廂房,裏邊兩個披。”
3.分割。
《左傳·昭公五年》:“殺適立庶,又披其邑。”
《新唐書·曹華傳》:“時朝廷披鄆為三鎮。”
4.劈開;裂開。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唯禹之功為大,披九山,通九澤,決九河,定九州。”
漢劉向《列女傳·聶政姊》:“﹝聶政﹞恐禍及姊,因自披其面,抉其目,自屠刎而死。”
唐柳宗元《籠鷹詞》:“雲披霧裂虹蜺斷,霹靂掣電捎平岡。”
5.撥動;打開。
《漢武故事》:“上令開其手,數百人擘,莫能開,上自披,手即申。”
晉左思《雜詩》:“披軒臨前庭,嗷嗷晨鴈翔。”
唐蘇頲《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》詩:“駸駸羽騎歷城池,帝女樓臺向晚披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二》:“聊一趨後洞之內,披其外扃,還入下洞之底。”
巴金《家》十:“他走進了梅林,踏著散落在地上的花瓣,用手披開垂下的樹枝,在梅林裏面慢步閑走。”
6.折斷;割斷。
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木實繁者披其枝,披其枝者傷其心。”
吳師道補正:“披,折也。”
晉袁宏《後漢紀·獻帝紀一》:“﹝董卓﹞誘北降者三百餘人,於坐中先披其舌,或斬其手,或鑿其眼。”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插梨》:“梨枝葉茂,遇大風則披。”
宋宋祁《宋景文公筆記·雜說》:“不大其幹,而眾其枝,幹乃速披。”
7.翻開;翻閱。
漢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握乾符,闡坤珍,披皇圖,稽帝文。”
《南史·蕭思話傳》:“宣帝嘗披奏事,指引署名曰:‘此字筆趣翩翩,似鳥之欲飛。’”唐韓愈《上襄陽於相公書》:“手披目視,口詠其言,心惟其義。”
王闓運《詩法一首示黃生》:“欲己有作,必先有蓄,名篇佳製,手披口吟,非沈浸於中,必不能炳著於外。”
8.開闢。
漢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披三條之廣路,立十二之通門。”
宋蘇舜欽《先公墓誌銘》:“郡有湖號廣德,古鍾水以溉旱,唐季壞漏不補,披為田。”
9.散去。
《後漢書·種劭傳》:“劭怒,稱詔大呼叱之,軍士皆披,遂前質責卓。”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軍其城下,告以福禍,腹敗枝披,不敢保聚。”
《明史·太祖紀一》:“羽翼既披,平江勢孤,立破矣。”
10.披露;陳述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酬從弟惠連》詩:“末路值令弟,開顏披心胸。”
宋曾鞏《祭晁少卿文》:“會合乖闊,則有書問,開紙披辭,猶若際遇。”
《明史·祁彪佳傳》:“彪佳披肝膈,勉以忠義,共獎王室。”
清黃鷟來《秋日寄淮陰吳嵩山》詩:“論交披素心,如水得真味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八四回:“一紙私函將意去,五中深慮向君披。”
11.分析;辨析。參見“披究”。
12.覆蓋或搭衣於肩。
漢王褒《九懷·昭世》:“襲英衣兮緹褶,披華裳兮芳芬。”
唐寒山《詩》之一二九:“雍容美少年,博覽諸經史……冬披破布衫,蓋是書誤己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九章:“快去吧!我披棉襖,你不披棉襖,當心涼著!”
13.撇動嘴唇。表示輕視或不相信。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三回:“老頭子把嘴一披道:‘你闊!你太爺要賞他們!’”茅盾《陀螺》二:“五小姐的嘴唇披了一下,表示極不以為然。”
張天翼《同鄉們·夏夜夢》:“她媽媽披著下唇談到那位姓馬的:‘那個馬先生準有點瘋病。’”
14.同“批”。手擊。
郭沫若《卓文君》第二景:“紅簫[披秦二頰]:‘你真膽大!別人看見怎好?’”
II
bì
ㄅ〡ˋ
〔《集韻》彼義切,去寘,幫。〕
古喪具。用帛做成,繫於柩車兩側,備牽挽之用,以防傾覆。
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:“大喪,作士掌事,作六軍之事執披。”
鄭玄註引鄭司農曰:“披者,扶持棺險者也。”
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孔子之喪,公西赤為誌焉。飾棺牆,置翣,設披,周也。”
鄭玄註:“披,柩行夾引棺者。”
孔穎達疏:“恐柩車傾虧,而以繩左右維持之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披,彼義反。”
阅读:425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