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辨

辨字的筆畫:16畫;

I

biàn

ㄅ〡ㄢˋ

〔《廣韻》符蹇切,上獮,並。〕

“釆”的今字。“班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辨別;區分。

《易·同人》:“君子以族類辨物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辨物,謂分辨事物,各同其黨,使自相同,不相雜也。”

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。”

唐韓愈《長安交遊者贈孟郊》詩:“何以辨榮悴,且欲分賢愚。”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劫財物,奪妻女,不能掙揣。豈辨箇是和非,不分箇皂白。”

2.不同,區別。

《墨子·非命上》:“坐處有度,出入有節,男女有辨。”

孫詒讓間詁:“辨、別同。”

宋葉適《上孝宗皇帝劄子》:“精論者妄推天意,而以夷夏為無辨。”

魯迅《朝花夕拾·〈狗·貓·鼠〉》:“其實人禽之辨,本不必這樣嚴。”

3.明白;清楚。

《呂氏春秋·順說》:“宋王謂左右曰:‘辨矣。客之以說服寡人也。’”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及劉歆之移太常,辭剛而義辨,文移之首也。”
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科場三·宗室應試之始》:“次年乙未,載堉又上曆法歲差之疏,以駁天官之謬,其說甚辨,而禮官不能從。”

4.指明瞭、詳悉。

宋範仲淹《上張右丞書》:“至於稼穡之難,獄訟之情,政教之繁簡,貨殖之利病,雖不能辨,亦嘗有聞焉。”

5.謂考問而確定。
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凡官民材,必先論之,論辨,然後使之;任事,然後爵之;位定,然後祿之。”

鄭玄註:“辨,謂考問得其定也。”

《管子·立政》:“論百工,審時事,辨功苦,上完利,監壹五鄉,以時鈞修焉,使刻鏤文采,毋敢造於鄉,工師之事也。”

6.表明;顯示。

唐韓愈《鄠人對》:“既以一家為孝,是辨一邑裏皆無孝矣。”

7.察看;辨認。

《北史·隋紀下·煬帝》:“丘壟殘毀,樵牧相趨,塋兆堙蕪,封樹莫辨。”

清周亮工《書影》卷五:“舉視室中,無一存者,五齡兒固坐足旁泣,而屋中乃僵二屍,辨之,即錢翁、沈嫗也。”

8.指察覺。

宋王安石《秦始皇》詩:“舉世不讀《易》,但以刑名稱。蚩蚩彼少子,何用辨堅冰?”

9.謂視覺敏銳,靈敏。

10.床足與床身分辨之處。

《易·剝》:“剝床以辨,蔑貞,兇。”

王弼註:“辨者,足之上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辨,謂床身之下,床足之上,足與床身分辨之處也。”

11.通“辯”。爭論;辯論。

《禮記·鄉飲酒義》:“不慢不爭,則遠於鬥辨矣。”

唐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與之語道理,辨古今事當否,論人高下,事後當成敗,若河決下流而東註”。

清唐甄《潛書·除黨》:“昔之雄辨如鋒者,今之杜口無言者也。”

12.通“辯”。辯解;分說。

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實不喻然後命,命不喻然後期,期不喻然後說,說不喻然後辨。”

王先謙集解:“若說亦不喻者,則反覆辨明之也。”

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秦禦史監郡者與從事,常辨之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何與禦史從事常辨明,言稱職也。”

唐韓愈《贈崔復州序》:“茍有不得其所,能自直於鄉裏之吏者鮮矣,況能自辨於縣吏乎?”宋章炳文《搜神秘覽》:“官府栲訊就獄,﹝旻﹞不能自辨。”

13.通“辯”。謂言辭漂亮、巧妙。

《管子·法法》:“故言有辨而非務者,行有難而非善者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蕩兵》:“故說雖彊,談雖辨,文學雖博,猶不見聽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鈞世》:“若言以易曉為辨,則書何故以難知為好哉!”

14.通“辯”。聰明,有智慧。

《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》:“不學而性辨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大戴禮記下》:“辨,智也,慧也。言不學而性自智慧也。辨或作辯。”

15.遍及;周遍。
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《復》,小而辨於物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周易下》:“辨讀曰遍,古字辨與遍通。”

《左傳·定公八年》:“子言辨舍爵於季氏之廟而出。”

杜預註:“辨,猶周遍也。”

《史記·禮書》:“或言古者太平,萬民和喜,瑞應辨至。”

張守節正義:“辨,音遍。”

清曾國藩《聖哲畫像記》:“必窮盡天下之佳肴,辨嘗而後供一饌,是大惑也。”

16.通“變”。

《荀子·臣道》:“故因其懼也而改其過,因其憂也而辨其故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五》:“辨讀為變,變其故,謂去故而就新也。”

唐元稹《奏制試樂為禦賦》:“乘六氣之辨,哂六轡之徒施;鼓八風而行,知八駿之非寶。”

17.通“班”。頒布。

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臣謂古者畔逆之國,既以誅討……辨社諸侯,出門見之,著以為戒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孟康曰:‘辨,布也。’……辨讀曰班。”

18.通“般”。盛;大。

19.通“平”。均平。
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,無它故焉,忠信調和均辨之至也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三》:“辨讀為平,平、辨古字通。”

20.通“別”。古代借債的契券。參見“辨合”。

21.古代土地面積單位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“井衍沃”孔穎達疏引漢賈逵曰:“京陵之地,九夫為辨,七辨而當一井也。”

22.姓。

漢有辨武,淮南名士。見《奇姓通》。

II

bàn

ㄅㄢˋ

〔《廣韻》蒲莧切,去襉,並。〕

“辦”的古字。

1.備辦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或審曲面埶,以飭五材,以辨民器。”

鄭玄註:“辨,猶具也。”

宋王觀國《學林·辨》:“古無從力之‘辦’,止用‘辨’字。”

2.治理。
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城郭不辨,溝池不拑。”

王先謙集解引赦懿行曰:“辨,治也,或音辦。古無辦字,荀書多以辨為辦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過理》:“王名稱東帝,實辨天下。”

高誘註:“辨,治也。”

漢袁康《越絕書·外傳記範伯》:“臣聞之,慮不先定,不可以應卒;兵不先辨,不可以勝敵。”

3.成功,辦成。
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利害》:“伎倆之業,本於事能,其道辨而且速。”

宋曾鞏《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誌銘》:“其為吏不獨能自任其官,蓋他吏之不能任其事者,或屬君兼任之,辨且裕也。”

4.花費。

宋楊萬裏《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絕句》:“道是詩壇萬丈高,端能辨卻一生勞。”一本作“辦”。

III

bi·n

ㄅ〡ㄢˇ

〔《集韻》悲檢切,上琰,幫。〕

通“貶”。

損減;貶抑。
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行篡》:“貨多則辨,辨則民不德其上。”參見“辨卑”。

阅读:4106

●辨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