稔
稔字的筆畫:13畫;
rěn
ㄖㄣˇ
〔《廣韻》如甚切,上寢,日。〕
1.莊稼成熟。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吳王夫差既殺申胥,不稔於歲,乃起師北伐。”
韋昭註:“稔,熟也。”
《韓詩外傳》卷一:“於是歲大稔,民給家足。”
《舊唐書·後紀傳上·賢妃徐氏》:“自貞觀以來,二十有二載,風調雨順,年登歲稔。”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水學·水利》:“以治田之法治水,則水利興;以治水之法治田,則田自稔。”
2.引申指事物醞釀成熟。
南朝梁任昉《奏彈劉整》:“惡積釁稔,親舊側目。”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累臣自敘略節》:“使從來內臣,若無雲金先監之儔,則逆相之毒必稔。”
3.年。
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國無道而年穀龢熟,鮮不五稔。”
韋昭註:“稔,年也。”
五代齊己《荊州新秋寺居寫懷上南平王》詩之四:“漢江西岸蜀江東,六稔安禪教化中。”
宋李綱《申督府密院相度措置虔州盜賊狀》:“自軍興以來,嘯聚為盜,招捕殆將十稔,終未殄滅。”
蘇曼殊《三次革命軍題解》:“貫一主持清議於粵五稔。”
4.熟悉。
宋葉適《宣教郎夏公墓誌銘》:“隨所遇,若素稔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神女》:“予出入其門最稔。”
鄒韜奮《抗戰以來》二九:“中國今日,應結束黨治,實現民主,其理由萬端,國人知之稔矣。”
5.積久。
《北史·隋紀下·煬帝》:“眷彼華壤,剪為夷類。歷年永久,惡稔既盈;天道禍淫,亡徵已兆。”
唐儲嗣宗《長安懷古》詩:“禍稔蕭墻終不知,生人力屈盡邊陲。”
宋沈遘《屯田郎中陳徽卿可都官郎中制》:“周旋於外,稔有善狀。”
孫中山《上李鴻章書》:“則凡所以安內攘外之大經,富國強兵之遠略,吾當局諸公已籌之稔矣。”
6.素常。參見“稔知”、“稔悉”。
7.知。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邵廷銓》:“欲托一宿,未稔果肯假一席地,度此一宵否?”葉聖陶《記金華的兩個巖洞》:“水穴石中,莫稔所去。”
8.艷美。
9.野生植物。果可食。
《中國諺語資料·農諺》:“稔子暴蔔,耙田撒谷。”原註:“稔,野生植物,果可食。”
阅读:19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