齒
簡體齒字的筆畫:8畫;繁體齒字筆畫:15畫。
(齒,齒)
ch·
ㄔˇ
〔《廣韻》昌裏切,上止,昌。〕
1.門牙。
《詩·衛風·碩人》:“領如蝤蠐,齒如瓠犀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抗喉矯舌之差,攢脣激齒之異,廉肉相準,皎然可分。”
唐韓愈《落齒》詩:“去年落一牙,今年落一齒。”
錢仲聯集釋:“《六書故》:‘齒當唇,牙當車。’”
2.泛指牙齒。
《左傳·哀公六年》:“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。”
3.特指象牙。參見“齒革”。
4.排比如齒狀者。竹木所刻之齒。用以記數。
《管子·輕重甲》:“與之定其券契之齒。”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是數人之齒,而以為富。”
孫詒讓間詁引俞樾曰:“齒者,契之齒也。古者刻竹木以記數,其刻處如齒,故謂之齒。
《易林》所謂‘符左契右相與合齒’是也。”
5.排比如齒狀者。木屐齒釘。
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既罷,還內,過戶限,心喜甚,不覺屐齒之折。”
6.排比如齒狀者。輪齒。
清沈大成《西洋測時儀記》:“牽藏機輪之繩,自下而上,其最下級有齒。”
7.排比如齒狀者。階石的一級,稱一齒。
8.排比如齒狀者。其他物體上似齒形的部分。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博喻》:“故鋸齒不能咀嚼,箕舌不能別味。”
宋辛棄疾《蝶戀花·何物能令公怒喜》詞:“恰似哀箏絃下齒,千情萬意無時已。”如:梳齒、葉齒等。
9.牛馬的歲數。牛馬幼小者,歲生一齒,因以齒計其歲數。
《穀梁傳·僖公二年》:“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: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。”
10.謂計算牛馬的歲數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齒路馬,有誅。”
孔穎達疏:“若論量君馬歲數,亦為不敬,亦被責罰。”
孫希旦集解引鄭玄曰:“齒,數年也。”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禮不敢齒君之路馬,蹴其芻者有罰。”
顏師古註:“齒謂審其齒歲也。”
11.人的年齡。
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天下有達尊三:爵一、齒一,德一……鄉黨莫如齒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生因問鶯齒,夫人曰:‘十七歲矣。’”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蕓與余同齒而長余十月,自幼姊弟相呼。”
12.指人。
晉陸機《門有車馬客行》:“親友多零落,舊齒皆彫喪。”
宋司馬光《為文相公許州謝上表》:“惟許昌之奧區,乃昆吾之故壤,土毛豐衍,民齒夥繁,敢不誌在拊循,勤加訓導。”
13.類別;同輩。
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同嗛以齒。”
尹知章註:“齒,類也。謂食者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。”
唐柳宗元《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》:“徒爾拖逢掖、曳大帶,遊於朋齒,且有愧色,豈有能乎哉?”清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之一六四:“醰醰諸老愜瞻依,父齒隨行亦未稀。”
14.並列;在一起。
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寡人若朝於薛,不敢與諸任齒。”
楊伯峻註:“齒,列也。不敢與齒,謂不敢與並列。”
南朝梁沈約《奏彈奉朝請王希聃違假》:“幸齒朝班,私敬蓋闕,休請有期,曾無遄及。”
《新唐書·崔彥昭傳》:“彥昭雖宰相,退朝侍母膳,與家人齒,順色柔聲,在左右無違,士人多其孝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賈兒》:“見者皆憎其頑,不以人齒。”
15.錄用;收納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屏之遠方,終身不齒。”
鄭玄註:“齒猶錄也。”
《新唐書·盧懷慎傳》:“臣請以贓論廢者,削跡不數十年,不賜收齒。”
《資治通鑒·陳長城公至德二年》:“躬仁孝之行者,擯落私門,不加收齒;工輕薄之藝者,選充吏職,舉送天朝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賈奉雉》:“此人道念已堅,望加收齒。”
16.提到,說及。引申為重視。
《陳書·任忠傳》:“少孤微,不為鄉黨所齒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梁武帝大同十一年》:“魏高陽王斌有庶妹玉儀,不為其家所齒,為孫騰妓。”
清邵長蘅《熊經略》詩:“撫臣庸愚何足齒,奈何經略也惜死。”
17.咬嚙。
清徐士鑾《宋艷·奇異》:“始徐氏甚妒,自齒石之後,遂不復妒。”
18.刻為齒形。
《續資治通鑒·元順帝至正十二年》:“齒木為杷,削竹為槍。”
19.發音。
宋文天祥《得風難》詩序:“忽有聲如人哨,齒其清麗。”
20.擋;觸。
《文選·枚乘〈上書重諫吳王〉》:“夫舉吳兵以訾於漢,譬猶蠅蚋之附群牛,腐肉之齒利劍。”
李善註:“齒,猶當也。”
《北史·崔宏傳》:“如何正當國家休明之世,士馬強盛之時,而欲以駒犢齒虎口也。”
唐張九齡《與李讓侍禦書》:“亦猶太阿之劍,犀角不足齒其鋒。”
《明史·忠義傳七·張羅彥》:“後衛指揮劉忠嗣挺劍曰:‘有不從張氏兄弟死守者,齒此劍。’”
21.表示承受。
宋蘇舜欽《詣匭疏》:“世受君祿,身齒國命,涵濡惠澤,以長此軀。”
22.骰子。
《藝文類聚》卷七四引《尹文子》:“博,盡關塞之宜,得周通之路,而不能制齒之大小,在遇者也。”
《晉書·葛洪傳》:“性寡欲,無所愛翫,不知棋局幾道,摴蒲齒名。”
宋陸遊《風雨旬日春後始晴》詩:“詩囊屬稿慚新思,博齒爭豪悔惜狂。”
阅读:259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