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子
(頭子,頭子)
I
1.唐末至宋,樞密使不經由中書直行下達的劄子,事大者稱“宣”,事小者稱“頭子”。
《資治通鑒·後漢隱帝乾祐二年》:“八月,甲申,郭威自河中還,過洛陽,守恩自恃位兼將相,肩輿出迎。
威怒,以為慢己,辭以浴,不見,即以頭子命保義節度使、同平章事白文珂代守恩為留守,文珂不敢違。”
胡三省註:“不關由中書直行下者謂之宣,如中書之敕;小事則發頭子,擬堂帖也。”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故事一》:“晚唐樞密使自禁中受旨,出付中書,即謂之‘宣’……至後唐莊宗,復樞密使,使郭崇韜、安重誨為之,始分領政事,不關由中書直行下者,謂之‘宣’,如中書之‘敕’;小事則發頭子、擬堂帖也。至今樞密院用宣及頭子,本朝樞密院亦用劄子。”
宋邵伯溫《聞見前錄》卷九:“魏公坐政事堂以頭子勾任守忠者立庭下,數之曰:‘汝罪當死。’”
2.宋初樞密院所發差使驛傳馬匹的一種憑證。
宋嶽珂《愧剡錄·金銀牌》:“皇朝符券,皆樞密院主之。舊有銀牌,以給乘驛者,闊一寸半,長五寸,面刻篆字曰‘敕走馬銀牌’,凡五字,首為竅,實以韋帶。其後罷之,樞密院給券,謂之頭子。”
3.見“頭子錢”。
4.指畫像。
宋文瑩《玉壺清話》卷三:“天章閣有名臣頭子,朕觀之甚熟。”
II
1.頭目,為首的人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國·行軍總要·點兵號令》:“必須預設號令,使各營頭子緊記在心。”
草明《乘風破浪》三:“他好個人突出,愛當頭子的毛病卻一直沒有改。”
2.指某些物品的殘餘部分。
沈從文《三三》:“因為一個人在屋裏玩厭了,就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。”
3.方言。頭腦;腦筋。
《評彈叢刊·白蛇傳·投書》:“如果頭子活絡,嘴講來得,真有點三腳貓,那是我要好好派他用場。”
4.名詞後綴。
王願堅《普通勞動者》:“你的腿腳不靈便,從這些筐頭子空裏穿,不安全,栽倒了咋整?”
阅读:11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