孑遺

ok8.org > 詞典 > 孑遺

(孑遺,孑遺)

1.遺留;殘存。

《詩·大雅·雲漢》:“周餘黎民,靡有孑遺。”

毛傳:“孑然遺失也。”

陳奐傳疏:“《方言》《廣雅》皆雲:孑,餘也。靡孑遺,即無餘遺。”

《後漢書·應劭傳》:“逆臣董卓,蕩覆王室,典憲焚燎,靡有孑遺,開辟以來,莫或茲酷。”

唐白居易《寓意詩》之一:“一朝為灰燼,柯葉無孑遺。”

《明史·黃鳳翔傳》:“與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,孰若廣施於孑遺之赤子。”

郭沫若《星空·洪水時代》詩:“那時節,魚在山腰遊戲,樹在水中飄搖,孑遺的人類全都逃避在山椒。”

2.殘存者;遺民。

《明史·忠義傳四·徐世淳》:“三陷之後,城中幾無孑遺。”

魯迅《花邊文學·北人與南人》:“孑遺自然還是投降的,然而為奴隸的資格因此就最淺。”

3.指遺跡。
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二:“那三兩個堆積在一段高地上的龐大的頑石,說不定會是冰河時代的孑遺。”

郭沫若《奴隸制時代·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》:“彩陶上的那些刻劃記號,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,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。”

阅读:1208

●孑遺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