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須

簡體須字的筆畫:9畫;繁體須字筆畫:12畫。

(須,須)

ㄒㄩ

〔《廣韻》相俞切,平虞,心。〕

1.鬍鬚,鬍子。後多作“鬚”。

《易·賁》:“六二:賁其須。”

王弼註:“須之為物,上附者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須,是上須﹝附﹞於面。”

《新唐書·竇懷貞傳》:“宦者用事,尤所畏奉,或見無須者,誤為之禮。”

宋陳師道《謝傅監》詩:“當使有近行,應門有長須。”

清黃遵憲《春夜招鄉人飲》詩:“子年未四十,鬑鬑須在頰。”

2.觸鬚。

漢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靡魚須之橈旃,曳明月之珠旗。”

明高啟《上之回》詩:“前揚豹尾竿,左靡魚須旃。”

《海上花列傳》第四六回:“不料那盆內單裝著一隻促織兒,撅起兩根須,奕奕閃動。”

3.植物及其他物體上像鬚的東西。

唐杜甫《雙楓浦》詩:“浪足浮紗帽,皮須截錦苔。”

仇兆鰲註:“波平而皮蘚半呈,如截錦苔。”如:根須、花須。

4.止,停留。

《書·五子之歌序》:“太康失邦,昆弟五人,須於洛汭,作《五子之歌》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須,馬雲止也。”

5.等待。

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:“人涉卬否,卬須我友。”

毛傳:“人皆涉,我反未至,我獨待之而不涉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代白紵舞歌辭》之二:“秦箏趙瑟挾笙竽,垂鐺散佩盈玉除。停觴不禦欲誰須?”宋蘇軾《與範元長書》:“某如聞有移黃之命,若果爾,當自梧而廣,須惠州骨肉到同往。”

毛澤東《沁園春·雪》詞:“須晴日,看紅裝素裹,分外妖嬈。”

6.片刻,一會兒。
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賢能不待次而舉,罷不能不待須而廢。”

楊倞註:“須,須臾也。”

7.稍許,稍微。

《南齊書·高逸傳·劉虯》:“虯少而抗節好學,須得祿便隱。”

8.遲緩。

《荀子·禮論》:“故天子七月,諸侯五月,大夫三月,皆使其須足以容事,事足以容成,成足以容文,文足以容備,曲容備物之謂道矣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<荀子>補遺》引之曰:“須者,遲也。

《論語》‘樊須,字遲’。謂遲其期,使足以容事也。

楊雲‘須,待也,謂所待之期也’,則失之迂矣。”

唐韓愈《和侯協律詠筍》:“暫須迴步履,要取助盤飧。”

9.依靠。

《漢書·循吏傳·朱邑》:“昔陳平雖賢,須魏倩而後進;韓信雖奇,賴蕭公而後信。”
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三:“居中如鼎足之峙,承上若臺符之聯。相須而成,缺一不可。”

明何景明《觀吳進士舞劍歌》:“我亦將之五嶽遊,須爾仗劍芟虺蜮。”

10.任用;采用。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勾踐陰謀外傳》:“今孤親被奴虜之厄,受囚破之恥,不能自輔,須賢任仁,然後討吳。”

《新唐書·宇文融傳》:“融乃自請馳傳行天下,事無巨細,先上勸農使,而後上臺省,臺省須其意,乃行下。”
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統序科第》:“漢革秦亂,講求典禮,亦解循塗方轍,以須賢俊。”

11.須要;需要。

《漢書·馮奉世傳》:“奉世上言‘願得其眾,不須煩大將’。”

《百喻經·病人食雉肉喻》:“須恒食一種雉肉,可得愈病。”

金滕茂實《臨終詩》:“斂我不須衣,裹屍以黃幡。”

12.要求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四二引唐盧□《逸史》:“末學俗士,願瀝丹懇,須至仙伯山居中,具起居禮。”

唐杜甫《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》之一:“洶洶人寰猶不定,時時戰鬥欲何須。”

13.索取;勒索。

唐趙璘《因話錄·角附諧戲》:“江夏王義恭,性愛古物,常遍就朝士求之。侍中何勗已有所送,而王徵索不已,何甚不平。嘗出行於道,遇狗枷敗犢鼻,乃命左右取之還,以箱擎送之。牋曰:‘承復須古物,今奉李斯狗枷,相如犢鼻。’”宋龔明之《中吳紀聞·鄭希尹》:“天子命景平為郡守,當以撫字為職,乃不得行其誌,今日須金幾百兩,明日須金幾千兩,枯骨頭上打不出也。”

《宋史·李綱傳上》:“金人須金幣以千萬計,求割太原、中山、河間地,以親王、宰相為質。”

14.必要。

《京本通俗小說·馮玉梅團圓》:“馮公用手攙扶道:‘不須如此。’”元鄭廷玉《後庭花》第一摺:“何須發怒,不索生嗔。”

明王世貞《送鬍子文太史使荊州遼府》詩:“上林簪筆應相待,留滯何須念子長。”

15.一定,必定。

宋洪邁《夷堅支誌乙·塗文伯》:“科舉君須中,危科子必登。”

元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四摺:“道不的殷勤過日災須少,僥倖成家禍必多,枉了張羅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這兩件事都是實的,倘若審斷起來,體面上須不好看。”

16.必須。

三國魏應璩《與滿公琰書》:“適有事務,須自經營,不獲侍坐,良增邑邑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事類》:“校練務精,捃理須覈。”
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二:“若要覓衣食,須把個‘官’字兒擱起,照看常人,傭工做活,方可度日。”

17.本來,理所當然。參見“須是”。

18.到底,終於。

唐王建《歲晚自感》詩:“一向破除愁不盡,百方回避老須來。”

宋辛棄疾《婆羅門引·用韻答先之》詞:“男兒事業,看一日、須有致君時。”

元張國賓《羅李郎》第三摺:“占猱兒養弟子,我良言須逆耳。”

19.有。

元張可久《粉蝶兒·春暮有懷》套曲:“花須開謝,月有盈虧。”

20.是。

宋王安石《見鸚鵡戲作》詩:“直須強學人間語,舉世無人解鳥言。”

元無名氏《小孫屠》戲文第八齣:“他須煙花潑妓,水性從來怎由己,緣何會做得人頭妻?”元王實甫《麗春堂》第二摺:“我與那左丞相是兄弟,我和你須叔侄。”

21.卻,可。表示轉折。

宋朱敦儒《水調歌頭》詞:“中秋一輪月,隻和舊青冥。都緣人意,須道今夕別般明。”

元無名氏《小孫屠》戲文第九齣:“孫二須不是這般樣人。”

22.卻,可。表示強調。

《水滸傳》第二一回:“我須不曾歹看承你娘兒兩箇,還了我罷!”

23.雖然。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一:“這一雙鶻鴒眼,須看了可憎底千萬,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。”

元朱庭玉《泣顏回》套曲:“留情癡漢,負恩女娘,狼心腸。人須易負,難昧穹蒼。”

24.即使。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您一行家眷,須到三五十口,大小不教傷著一箇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九六回:“須住年把,也不妨事。”

25.自;自然。

宋辛棄疾《鵲橋仙·送粉卿行》詞:“莫嫌白髮不思量,也須有思量去裏。”

鄧廣銘箋註:“‘須’即‘自’,‘去’即‘處’,‘裏’即‘哩’。意即‘也自有思量處哩’。”

元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摺:“不要他在城市中住,教他村裏莊兒上去住,須沒有酒吃。”

26.正。

元無名氏《小尉遲》第二摺:“老將軍,那劉無敵須年少,你如今可老了也。”

27.通“嬃”。

《易·歸妹》:“六三:歸妹以須,反歸以娣。”

高亨註:“須,借為嬃,姊也。”

李鏡池通義:“須:借為嬃,亦即女弟。須與娣對文,用換辭法避免重複。”

28.古邑名。

春秋衛邑。在今河南省滑縣東西。

《詩·邶風·泉水》:“思須與漕。”

毛傳:“須漕,衛邑也。”

馬瑞辰通釋:“《水經·泲水註》:‘濮渠又東,分為二瀆,北濮出焉。

濮渠又東逕須城北,《詩》所雲“思須與漕”也。’漕通作曹……今按須與曹皆在今衛輝府滑縣境內,漢白馬縣即今滑縣也。”

29.姓。

春秋時楚有須務牟。見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。

阅读:2040

●須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