貧瘠
(貧瘠,貧瘠)
亦作“貧塉”。
1.土地不肥沃。
宋蘇轍《民政策下》之三:“膏腴之鄉,民不加多,而貧塉之處,民不加少。”
2.貧窮。
明陳繼儒《巖棲幽事》:“古隱者多躬耕,余筋骨薄,一不能;多弋釣,余禁殺,二不能;多有二頃田,八百桑,余貧瘠,三不能。”
明張居正《請擇有司蠲逋賦以安民生疏》:“通查年月久近,地方饒瘠,再行減免分數,如果貧瘠不能完者,悉與蠲除,以甦民困。”
碧野《沒有花的春天》第四章:“一個貧瘠的市鎮,像一個負重的窮老頭子般的匍匐在萬山叢中。”
3.指貧民。
《新唐書·李大亮傳》:“方歲飢,境多盜賊,大亮招亡散,撫貧瘠,賣所乘馬,稍稍資業之,勸墾田,歲大熟。”
《遼史·後妃傳·興宗仁懿皇後蕭氏》:“仁慈淑謹,中外感德,凡正旦、生辰諸國貢幣,悉賜貧瘠。”
阅读:137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