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樂一顧
【成語】:伯樂一顧
【拼音】:bō lè yī gù
【解釋】:比喻受人知遇賞識。
【出處】: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載:戰國時,蘇代說淳於髡,謂人有告伯樂曰,臣有駿馬欲賣,連三旦立於市,人莫與言;願子一顧之,請獻一朝之費。伯樂乃環而視之,去而顧之,一旦而馬價十倍。
【示例】:數蒙~之價,而蒼蠅之飛,不過數步,即托驥尾,得以絕群。 ★《後漢書·隗囂傳》
【近義詞】:伯樂相馬
【反義詞】: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秦穆公的相馬專家孫陽特別善於觀察品評馬匹的優劣,人們用神話中掌管天馬的星宿名“伯樂”來稱贊他,凡他相中的馬,身價立即提高。一次有人牽馬去市場賣,三天都沒人問津,他請伯樂去光顧,立即就有人高價收購
戰國時,蘇代說淳於髡,謂人有告伯樂曰,臣有駿馬欲賣,連三旦立於市,人莫與言;願子一顧之,請獻一朝之費。
伯樂乃環而視之,去而顧之,一旦而馬價十倍。見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。後以“伯樂一顧”比喻受人知遇賞識。
《後漢書·隗囂傳》:“時陳倉人呂鮪擁眾數萬,與公孫述通,寇三輔。
囂復遣兵佐征西大將軍馮異擊之,走鮪,遣使上狀。帝報以手書曰:‘慕樂德義,思相結納。昔文王三分,猶服事殷。但駑馬鈆刀,不可強扶。數蒙伯樂一顧之價,而蒼蠅之飛,不過數步,即託驥尾,得以絕群。’”宋胡繼宗《書言故事·古今喻》:“伯樂一顧:辱知遇伯樂一顧之重。”亦省作“伯樂顧”。
唐張九齡《南還以詩代書贈京都舊寮》:“上慚伯樂顧,中負叔牙知。”
阅读:182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