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眾

簡體眾字的筆畫:6畫;繁體眾字筆畫:11畫。

(眾,眾)

zhòng

ㄓㄨㄥˋ

1.多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:“魯之群室眾於齊之兵車。”

《墨子·法儀》:“天下之為學者眾而仁者寡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道德眾,人不知所由;法令眾,人不知所辟。”

宋王安石《胡笳十八拍》集句:“憂患眾兮歡樂鮮,一去可憐終不返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十四:“孤則易折,眾則難摧。”

2.集中;增多。

《墨子·尚賢上》:“欲眾其國之善射禦之士者,必將富之貴人,敬之譽之。”

《穀梁傳·莊公十年》:“﹝公﹞乃深其怨於齊,又退侵宋以眾其敵。”
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然後眾人徒,備官職,漸慶賞,嚴刑罰以戒其心。”

梁啟雄釋:“眾人徒,謂招徠人徒人數眾多。”
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:“荀子主張‘省工賈,眾農夫’,以為‘工商眾則國貧’,加增農業生產者是國富的根本。”

3.廣泛;普遍。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是非容貌之患也,聞見之不眾,議論之卑爾。”

楊倞註:“聞見不廣,議論不高。”

4.眾人,群眾。

《易·晉》:“眾允,悔亡。”

高亨註:“馭民者,帥師者,眾人信之,則悔亡。”

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。”

楊伯峻註:“眾:群眾,眾人。”

南朝宋謝靈運《山居賦》:“遠僧有來,近眾無闕。”

唐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利居眾後,責在人先。”

《人民文學》1981年第6期:“人們把我加以特殊化,好像我與眾不同。”

5.指諸事,萬事。

《禮記·仲尼燕居》:“政事失其施,加於身而錯於前,凡眾之動失其宜。”

孔穎達疏:“眾,謂萬事也。”

6.指百官;群臣。
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之五官曰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典司五眾。”

鄭玄註:“眾謂群臣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“然則寡者,為人上者也;眾者,為人下者也。”

7.兵;軍隊。
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既聘,將以眾逆,子產患之。”

杜預註:“以兵入逆婦。”

《管子·輕重乙》:“誰能陷陳破眾者賜之百金。”

《晉書·劉聰載記》:“願大王以重眾守此,染(趙染)請輕騎襲之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八年》:“今大敵垂至,方遊談不暇,遣諸不經事少年拒之,眾又寡弱,天下事已可知。”

清葉廷琯《吹網錄·開趙埋銘》:“寶(李寶)命趙率其眾傍海以行。”

8.指丁壯可為兵者。

《三國誌·魏誌·崔琰傳》:“昨按戶籍,可得三十萬眾,故為大州也。”

9.漢代軍賦編制的一種。

漢荀悅《漢紀·文帝紀》:“因井田而制軍賦,地方一裏為井,井十為通,通十為成,成方十裏;成十為眾,眾十為同,同方百裏。”

10.佛教稱其教徒的人數。

《大乘義章》卷十:“所言僧者,外國正音名曰僧伽,此方翻譯名和合眾。行德不乖,名之為和,和者非一,目之為眾。”

《法華義疏·序品》:“四人以上至萬二千人以還悉名為眾。”

11.量詞。個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八九引唐胡璩《譚賓錄》:“諸將決死而戰,殺賊萬餘眾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十九回:“一行三眾,辭別高老及眾親友投西而去。”

12.量詞。群;行。

《老殘遊記》第八回:“﹝老者﹞將車子同驢安置南頭,一眾五人安置在炕上。”

13.量詞。種。

《敦煌變文集·維摩詰經講經文》:“千眾音樂齊向亮,萬般花木自芬芳。”

14.通“終”。既。表示並列關係。

《詩·鄘風·載馳》:“眾稚且狂。”

王引之曰:“眾當讀為終,終猶既也。古字多借眾為終。”見《經義述聞》卷五。

15.通“終”。始終;一直。

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:“凡與大人言,始視面,中視抱,卒視面,毋改。眾皆若是。”

洪頤煖註:“古文毋作無,今文眾為終。”

16.通“終”。盡;完結。

漢王充《論衡·答佞》:“舉世為佞者,皆以禍眾。”

黃暉校釋:“眾、終古通。”

17.連詞。通“縱”。參見“眾然”。

18.姓。

明有眾心悅。見明顧起元《客座贅語·僻姓》。

阅读:1372

●眾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