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詞奪理
【成語】:強詞奪理
【拼音】:qiǎng cí duó lǐ
【解釋】:強詞:強辯;奪:爭。指無理強辯,明明沒理硬說有理。
【出處】: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強詞奪理,均非正論,不必再言。”
【示例】:他的話簡直就是~,你不要信他。
【近義詞】:滿嘴胡纏、蠻不講理、蠻橫無理
【反義詞】:理直氣壯、不言而喻
【歇後語】:手不溜怨襖袖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無理強辯
【英文】:Swear black is white.
【日文】:屁理屈(へりくつ)をこねる
【法文】:prétendre avoir raison bien qu'on ait tort
【德文】::Zuflucht zur Sophisterei nehmen
【成語故事】:戰國時期,宋國大夫高陽應最喜歡強辯,而且強詞奪理一定要贏。一次高陽應要蓋一幢房子,有經驗的木匠見濕木料去做梁柱,用不了多久就會造成房屋倒塌。高陽應則強行說濕木蓋房有好處,就安排人蓋,結果一年後該房屋就倒塌了
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曰‘孔明所言,皆強詞奪理,均非正論,不必再言。’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六回:“此時姑娘越聽張金鳳的話有理,並且還不是強詞奪理,早把一腔怒氣撇在九霄雲外。”
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福:(強詞奪理地)我怎麽沒有聽見哪?”
阅读:151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