叉手

ok8.org > 詞典 > 叉手

I

1.兩手在胸前相交,表示恭敬。

《孔叢子·論勢》:“遊說之士挾強秦以為資,賣其國以收利,叉手服從,曾不能制。”

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豈有知其無成,而但萎腇咋舌,叉手從族乎?”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二摺:“則見他叉手忙將禮數迎,我這裏萬福先生!”

《水滸傳》第四四回:“那大漢叉手道:‘感蒙二位大哥解救了小人之禍。’”

2.抄手。兩手交籠於袖內。

《三國誌·魏誌·趙儼傳》“徵為驃騎將軍,遷司空”裴松之註引三國魏魚豢《魏略》:“儼叉手上車,發到霸上,忘持其常所服藥。”

宋蘇軾《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復次韻答之》:“文如翻水成,賦作叉手速。”

元楊弘道《幽懷久不寫一首贈彥深》詩:“摳衣無幾何,叉手一韻成。”

3.佛教的一種敬禮方式。兩掌對合於胸前。

唐王維《能禪師碑》:“思布髮以奉迎,願叉手而作禮。”

宋陳師道《寄滕縣李奉議》詩:“曲躬叉手前致言,畜眼未見耳不聞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五九回:“行者叉手向前,笑道:‘嫂嫂切莫多言。’”

II

張開兩手成叉形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二一回:“黛玉趕到門前,被寶玉叉手在門框上攔住。”

阅读:1225

●叉手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