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
簡體負字的筆畫:6畫;繁體負字筆畫:9畫。
(負,負)
fù
ㄈㄨˋ
〔《廣韻》房九切,上有,奉。〕
1.以背載物。
《詩·小雅·無羊》:“爾牧來思,何蓑何笠,或負其餱。”
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十四·艷歌何嘗行》:“吾欲負汝去,毛羽何摧穨。”
郭沫若《歸去來·浪花十日》:“早飯後負鴻兒出,步至前山下。”
2.承受;擔負。
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風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翼也無力。”
唐李白《書情題蔡舍人雄》詩:“愧無橫草功,虛負雨露恩。”
茅盾《色盲》:“他覺得,以他那樣的藐躬,負起生活的重擔,實在是毫無意義的。”
3.謂加,使承受。
《管子·法禁》:“廢上之法制者,必負以恥。”
尹知章註:“負,猶被也。廢法制者必被之以恥辱也。”
《漢書·英布傳》:“夫楚兵雖彊,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,以其背明約而殺義帝也。”
顏師古註:“負,加也。加於身上,若言被也。”
4.所背之物;所承擔者。
《穀梁傳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釋重負。”
《三國誌·魏誌·陳思王植傳》:“故任益隆者負益重,位益高者責益深。”
毛擇東《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》:“調整稅收,酌量減輕民負。”
5.抱持。
《荀子·不茍》:“故懷負石而赴河,是行之難為者也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一》:“故字乃總冒下文之詞。‘懷負石而赴河’者,負,抱也。謂抱石於懷中而赴河也。
《韓詩外傳》曰:‘申徒狄抱石而沈於河。’是其證。”
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:“負子而登牆,謂之不祥,為其一人隕而兩人傷。”
高誘註:“負,抱也。”
6.抱有;享有。
漢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僕少負不羈之行,長無鄉曲之譽。”
唐王昌齡《淇上酬薛據兼寄郭微》詩:“故交負奇才,逸氣包謇諤。”
《湖南省長沙師範學校〈徐特立文集〉前言》:“徐特立同誌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,是一位素負聲望的老革命家和傑出的教育家。”
7.遭受;蒙受。
宋陳亮《又乙巳春書之一》:“負一世之謗,穨然未嘗自辯。”參見“負恥”、“負辱”。
8.連累;拖累。
《晉書·束晰傳》:“一人失課,負及郡縣,此人力之可致也。”
9.依,倚靠。
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西面坐,命龜興,授蔔人龜,負東扉。”
南朝梁簡文帝《為人作造寺疏》:“今於郢州某山,為十方僧建立招提寺,縈負郊原,面帶城雉,枕倚巖壑,吐納煙雲。”
10.依恃;憑藉。
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齊環怙恃其險,負其眾庶。”
杜預註;“負,依也。”
唐韓愈《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》詩:“群儒負己才,相賀簡擇精。”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兵智·凱口囤》:“往往一二梟獍,負其窟穴,草竊為奸者。”
11.背棄;辜負。
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“負秦之日,太子為糞矣!”
《漢書·田儋傳》:“榮以負項梁,不肯助楚攻秦,故不得王。”
宋陳與義《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綠陰生畫靜賦詩得靜字》:“清風不負客,意重百金贈。”
郭小川《春暖花開》詩:“春天的主人,不負春光好。”
12.反背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四回:“卻說安老爺急於要看看兒子頭場的文章有望無望;又愁他出來得晚,晉升今日斷趕不回來,隻落得負著雙手滿院裏一趟一趟的轉圈兒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吳蓀甫負著手踱方步,心裏不住地這樣想。”參見“負手”。
13.戰敗;失敗。
《孫子·謀攻》:“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。”
漢揚雄《法言·重黎》:“屈人者克,自屈者負。”
李軌註:“負,敗。”
宋楊萬裏《舟過揚子橋遠望》詩:“今古戰場誰勝負,華夷險要豈山川?”
《新民晚報》1984.1.26:“曼西尼在拳擊生涯中僅負一場。”
14.虧欠;拖欠。
漢王符《潛夫論·斷訟》:“假舉驕奢,以作淫侈,高負千萬,不肯償責。”
唐韓愈《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》:“至則出贓罪吏九百餘人,脫其桎梏,給耒耜與牛,使耕其傍便近地,以償所負。”
宋陸遊《雜興》詩之四:“一身逋負愁賒酒,滿眼關山悔上樓。”
15.債務。
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若急,終無以償,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,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,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。”
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此印現藏潘德輿比部家,蓋守庵荒於博,以此償博負矣。”
16.賠償;補償。
《韓非子·說林下》:“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,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,因佯失而毀之,負其百金,而理其毀瑕,得千溢焉。”
王先慎集解引孫詒讓曰:“‘負其百金’者,謂償其值百金。負猶後世言陪也。陪,今俗作賠。”
唐杜甫《遣懷》詩:“組練去如泥,尺土負百夫。”
仇兆鰲註:“驅百萬之眾以攻一城,是一尺之土不足償百夫之命矣。故曰‘負百夫’。”
17.罪責;過失。
《漢書·酈食其傳》:“項王有背約之名,殺義帝之負。”
唐陳子昂《麈尾賦》:“此先都之靈獸,因何負而罹殃。”
宋嶽飛《乞以明堂恩補張所男宗本奏》:“今其身名雕喪,後嗣零落,使臣不言,臣則有負。”
18.慚愧;抱愧。
漢王充《論衡·道虛》:“﹝盧敖﹞離眾遠去,無得道之效,慚於鄉裏,負於論議。”參見“負負”。
19.憂慮。
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:“自牛疫已來,穀食連少,良由吏教未至,刺史二千石不以為負。”
李賢註:“負,猶憂也。”
《後漢書·和帝紀》:“在位不以選舉為憂,督察不以發覺為負,非獨州郡也。”
李賢註:“負,亦憂也。”
20.猶洑。遊水;泅水。參見“負流”。
21.古制喪服的一部分。指披在肩背上的粗麻片。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負,廣出於適寸。”
鄭玄註:“負,在背上者也。”
賈公彥疏:“以一方布置於背上,上畔縫著領,下畔垂放之,以在背上,故得負名。”
22.中醫術語。指稱脈象相互克賊。
《醫宗金鑒·張仲景〈傷寒論·合病併病〉》:“陽明、少陽合病,必下利,其脈不負者為順也;負者失也。互相克賊,名為負也。”
林瀾註:“負者,脈純弦也。土敗但見鬼賊之脈,不必治矣。”
23.古代天文術語。
《晉書·天文誌中》:“青赤氣如小半暈狀,在日上為負,負者得地為喜。”
24.與“正”相對。數學上指小於零的;物理學上指得到電子的。
金平《停電》:“這會兒又埋頭專心地弄什麽負氧離子發生器。”如:負數;負極。
25.通“倍”。
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《老子·道經》:“絕聲棄知,民利百負。”
漢王充《論衡·順鼓》:“人相攻擊,氣不相兼,兵不相負,不能取勝。”
劉盼遂集解:“負讀為倍,一聲之轉,與上句氣不相兼之兼字文義同也。”
26.通“掊”。敲打。
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,吾子亦放風而動,總德而立矣,又奚傑傑然揭仁義,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?”陳鼓應註引劉師培《莊子斠補》:“《天道篇》述聃語,作‘夫子亦放德而行,循道而趨,已至矣,又何偈偈乎仁義,若擊鼓而求亡子焉’,二文略同。”
27.通“孚”。孵育。
《詩·小雅·小宛》:“螟蛉有子,蜾蠃負之。”
毛傳:“負,持也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負之,言孚也。凡物之卵化者曰孚,其化生者亦得曰孚……負之即孚育之,非謂負持之也。”
28.老婦人。
漢劉向《列女傳·魏曲沃負》:“曲沃負者,魏大夫如耳母也。”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好酒及色。常從王媼、武負貰酒。”
顏師古註引如淳曰;“武,姓也。俗謂老大母為阿負。”
29.通“伏”。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遊天臺山日記》:“四顧無筏,負奴背而涉。”參見“負劍”。
阅读:384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