黮闇
亦作“黮暗”。亦作“黮黯”。
1.黑暗;沒有光。
宋陸遊《入蜀記》卷六:“洞極深,後門自山後出,但黮闇,水流其中,鮮能入者。”
郭沫若《蜩螗集·海上看日出詩》:“倍添黮暗夜將明,曠野飛傳赤羽聲。”
2.矇昧;湖塗。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我與若不能相知也,則人固受其黮闇,吾誰使正之。”
宋陸遊《郊居》詩:“老來厭了了,萬事付黮闇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破惡聲論》:“內曜者,破黮暗者也;心聲者,離偽詐者也。”
3.政治黑暗,社會腐敗。
清譚嗣同《仁學》一:“即令中國長此黮黯,無工藝,無商賈,無貨物,又未嘗不益蒙通商之厚利也。”
魯迅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蓋五十年來,人智彌進,漸乃返觀前此,得其通弊,察其黮暗,於是浡焉興作,會為大潮。”
阅读:100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