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真
1.唐杜荀鶴《松窗雜記》:“唐進士趙顏於畫工處得一軟障,圖一婦人甚麗,顏謂畫工曰:‘世無其人也,如可令生,余願納為妻。’畫工曰:‘余神畫也,此亦有名,曰真真,呼其名百日,晝夜不歇,即必應之,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,必活。’顏如其言,遂呼之百日……果活,步下言笑如常。”後因以“真真”泛指美人。
宋範成大《戲題趙從善兩畫軸》詩:“情知別有真真在,試與千呼萬喚看。”
元張可久《小梁州·春夜》曲:“玉簫吹斷鳳釵分,瘦損真真。”
清納蘭性德《虞美人》詞:“為伊判作夢中人,長向畫圖、清夜喚真真。”
郁達夫《留別梅濃》詩:“一春燕燕花間泣,幾夜真真夢裏呼。”
2.的的確確,實實在在。
明李贄《觀音問》:“尋常亦會說得此身是苦,其實亦隻是一句說話耳,非真真見得此身在陷阱坑坎之中,不能一朝居者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“真真你是個糊塗人。今日巴巴兒的自己帶了來,--我打量又是什麽新奇東西呢,原來還是他!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你們總以為竹齋被我拉了走,實在說,我並沒拉竹齋,而我這邊的韓孟翔卻真真被你們釣了去了。”
3.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老舍《二馬》第二段六:“樓下母女說話的聲音,他聽得真真的。”
阅读:131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