俾
俾字的筆畫:10畫;
I
b·
ㄅ〡ˇ
〔《廣韻》並弭切,上紙,並。〕
“卑”的被通假字。
1.使。
《書·湯誥》:“俾予一人,輯寧爾邦家。”
《詩·邶風·綠衣》:“我思古人,俾無訧兮。”
毛傳:“俾,使。”
《新唐書·裴冕傳》:“陛下宜還冕於朝,復俾輔相,必能致治成化。”
宋葉適《國子監主簿周公墓誌銘》:“余既序見其大概,且俾成子別為書以行於世,庶有誌者得詳焉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許壽裳》:“可否乞兄轉蘄蔡先生代為設法,俾有一棲身之處。”
2.通“比”。從。
《書·君奭》:“海隅出日,罔不率俾。”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王此大邦,克順克俾。”
鄭玄註:“俾當為比,聲之誤也。擇善從之曰比。”
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尚書下》“罔不率俾”:“俾之言比也。
《比》彖傳曰:‘比,下順從也。’比與俾古字通,故《大雅》‘克順克比’,《樂記》作‘克順克俾’。”
II
pì
ㄆ〡ˋ
〔《集韻》匹計切,去霽,滂。〕
通“睥”。
阅读:140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