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屋

ok8.org > 詞典 > 重屋

1.重檐之屋。

商代天子用以宣明政教的大廳堂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匠人》:“殷人重屋,堂脩七尋,堂崇三尺,四阿重屋。”

鄭玄註:“重屋者,王宮正堂,若大寢也。”

戴震《<考工記圖>補註》:“世室、重屋,制皆如明堂……姚姬傳曰:重屋,複屋也。別設棟以列椽,其棟謂之棼,椽棟既重,軒版垂檐皆重矣。”

孫詒讓正義:“殷人重屋者,亦殷之明堂也。”

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複廟重屋,八達九房。”

薛綜註:“重屋,重棟也。謂明堂廟屋,前後異制。”

唐李白《明堂賦》:“採殷制,酌夏步。雜以代室重屋之名,括以辰次火木之數。”

《宋史·禮誌四》:“三代之制不相襲,夏曰世室,商曰重屋,周曰明堂,則知皆室也。”

2.指高樓。

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上·東女》:“所居皆重屋,王九層,國人六層。”

宋蘇軾《教戰守策》:“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,出則乘輿,風則襲裘,雨則禦蓋,凡所以慮患之具,莫不備至。”

明唐寅《世壽堂》詩:“大枝為天立四極,小枝為君作重屋。”
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異五·河套喇嘛》:“而室則十二,開窗牖於上,若重屋然。”

阅读:1245

●重屋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