甸
甸字的筆畫:7畫;
I
diàn
ㄉ〡ㄢˋ
〔《廣韻》堂練切,去霰,定。〕
1.王田。
晉潘嶽《藉田賦》:“伊晉之四年,正月丁未,皇帝親率群後,藉於千畝之甸,禮也。”參見“甸服”。
2.古代京城郊外的地方稱“甸”。
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“三曰邦甸之賦。”
賈公彥疏:“郊外曰甸,百裏之外,二百裏之內。”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罪重於郊甸,無所伏竄,敢布其死。”
杜預註:“郭外曰郊,郊外曰甸。”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千裏之內曰甸,京邑在其中央。”
孫希旦集解:“甸,田也。千裏之內,其田賦入於天子,故謂之甸。”
唐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雖在萬裏之外,嶺海之陬,待之一如畿甸之間,輦轂之下。”
3.田野;原野。
南朝齊謝朓《晚登三山還望京邑》詩:“喧鳥覆春洲,雜英滿芳甸。”徐遲《生命之樹常綠》:“每當春天來臨,牧場、田邊、山腰、湖畔、高山、草甸,到處盛開了美麗的杜鵑花。”
4.區域;流域。
南朝齊謝朓《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》:“鵲起登吳山,鳳翔臨楚甸。”
宋嶽飛《奏乞進駐淮甸劄子》:“淮甸迫近行在,臣願提全軍進屯,萬一番偽窺伺,臣當竭力奮擊,期於破滅。”
5.田野的出產物。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臣為君喪,納貨貝於君,則曰納甸於有司。”
鄭玄註:“甸,謂田野之物。”
6.即甸師。古代掌管田事的官。
《穀梁傳·桓公十四年》:“甸粟而內之三宮,三宮米而藏之禦廩。”
範寧註:“甸,甸師,掌田之官也。”
7.治理。
《書·多士》:“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,俊民甸四方。”
孔傳:“天命湯更代夏,用其賢人治四方。”
《詩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信彼南山,惟禹甸之。”
毛傳:“甸,治也。”
唐賈島《送李傅侍郎劍南行營》詩:“去年新甸邑,猶滯佐時才。”
8.猶挺,挺立。
漢揚雄《太玄·圖》:“天甸其道,地杝其緒。”
範望註:“甸之言挺也……言天挺立其道於上。”
9.元代雲南地方行政單位名。
《元史·地理誌四》:“雲南諸路行中書省,為路三十七、府二,屬府三,屬州五十四,屬縣四十七。其餘甸寨軍民等府不在此數。”
《元史·地理誌四》:“﹝石舊﹞縣在州東,有四甸:曰掌鳩,曰法塊,曰抹撚,曰曲蔽。”
II
tián
ㄊ〡ㄢˊ
〔《集韻》亭年切,平先,定。〕
1.通“田”、“畋”。打獵。
《周禮·春官·司服》:“凡甸,冠弁服。”
鄭玄註:“甸,田獵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甸,音田。”
《周禮·春官·小宗伯》:“若大甸,則帥有司而饁獸於郊。”
鄭玄註:“甸,讀曰田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甸、田聲同。
《敘官》註雲:‘甸之言田也。’田為田狩正字,甸為借字,故讀從之。”
2.見“甸甸”。
III
shèng
ㄕㄥˋ
〔《集韻》石證切,去證,船。〕
1.古代徵賦劃分田裏、區域的單位。
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九夫為井,四井為邑,四邑為丘,四丘為甸。”
鄭玄註:“甸之言乘也,讀如衷甸之甸。甸方八裏。”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唯社,丘乘共粢盛”漢鄭玄註:“丘,十六井也,四丘六十四井曰甸,或謂之乘。”
《通典·食貨一》:“乃經土地,而井牧其田野。九夫為井,四井為邑,四邑為丘,四丘為甸……以任地事,而令貢賦。”
2.大車。
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良夫乘衷甸兩牡。”
孔穎達疏:“甸即乘也。四丘為甸,出車一乘,故以甸為名。是古者乘、甸同也。”
IV
yìng
〡ㄥˋ
〔《字彙補》以證切〕
地名用字。
《漢書·地理誌上》:“﹝廣漢郡﹞縣十三……甸氐道。”
顏師古註引李奇曰:“甸,音媵。”
阅读:113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