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畔

畔字的筆畫:10畫;

pàn

ㄆㄢˋ

〔《廣韻》薄半切,去換,並。〕

1.田界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行無越思,如農之有畔,其過鮮矣。”

楊伯峻註:“畔,田塍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通畔修直,膏畝夷敞。”

《雲笈七籤》卷一百:“耕者不侵畔,漁者不爭岸。”

2.界限;疆界。
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修其疆畔,日服其鎛,不解於時。”

韋昭註:“畔,界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上·杜篤》:“昔在強秦,爰初開畔,霸自岐廱,國富人衍,卒以並兼,桀虐作亂。”

李賢註:“畔,疆界也。”

清林則徐《英國躉船及應逐煙販現已驅逐並飭取切結情形摺》:“大抵該夷於一切事宜,緊一分則就緒一分,鬆一步則越畔一步。”

3.旁邊;邊側。

《楚辭·漁父》:“屈原既放,遊於江潭,行吟澤畔。”

唐白居易《酬和元九東川路詩·江樓月》:“誰料江邊懷我夜,正當池畔望君時。”

宋周邦彥《滿庭芳·夏景》詞:“歌筵畔,先安簟枕,容我醉時眠。”
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四摺:“長亭畔別了張生,好生放不下。”

巴金《寒夜》二三:“他把枕畔那張字條捏在手裏,低聲哭起來。”

4.指邊隅,角落。

唐杜甫《逃難》詩:“乾坤萬裏內,莫見容身畔。”

5.回避;躲避。

《漢書·馮奉世傳》:“以將軍材質之美,奮精兵,誅不軌,百下百全之道也。今乃有畔敵之名,大為中國羞。”

顏師古註引如淳曰:“不敢當敵攻戰,為畔敵也。”

明陳繼儒《群碎錄》:“今人謂避人為畔。”

《何典》第四回:“雌鬼道:‘這被他逃去的,畔在裏頭鑽筋透骨的作起怪來,便怎麽處?’”

6.混亂貌。

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畔回冗其若茲兮,北叟頗識其倚伏。”

顏師古註:“畔,亂貌也。”

7.通“叛”。違背;背離。

《書·胤征》:“沈亂於酒,畔官離次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沈沒昏亂於酒,違叛其所掌之官,離其所居位次。”
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,亦可以弗畔矣。”

何晏集解引鄭玄曰:“弗畔,不違道。”

皇侃義疏:“畔,違也,背也。”

明王廷相《〈雅述〉序》:“經者,常道也,可常以範世者也。故由之則治,迷之則危,去之則亂,確乎可守而不可畔也。”

嚴復《原強》:“至於纏足,本非天下女子所樂為也,拘於習俗而無敢畔其範圍而已。”

8.通“叛”。背叛;叛變。

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公山弗擾以費畔。”

皇侃義疏:“畔,背叛也。”

漢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故秦之盛也,繁法嚴刑而天下振;及其衰也,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。”

《新唐書·忠義傳中·張巡》:“被圍久……人知將死,而莫有畔者。”

9.見“畔援”。

10.見“畔喭”。

阅读:1812

●畔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