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簉

簉字的筆畫:16畫;

zào

ㄗㄠˋ

〔《廣韻》初救切,去宥,初。〕

1.副;附屬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僖子使助薳氏之簉。”

杜預註:“簉,副倅也。

薳氏之女為僖子副妾。”
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屬車之簉,載獫猲獢。”

薛綜註:“簉,副也。”
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一:“三司副使曰簉。”

元馬祖常《寄六弟元德宰束鹿》詩:“汝今作出縣,我偶尚書簉。”

清黃宗羲《玄若高公墓誌銘》:“所配範氏,贈淑人;繼徐氏,封淑人;簉施氏。”

2.排列;雜廁。

《文選·江淹〈雜體詩·效顏延之“侍宴”〉》:“中坐溢朱組,步檐簉瓊弁。”

呂延濟註:“簉,比也。”

《南史·王琳傳》:“瑒(朱瑒)早簉末僚,預參下席。”

唐太宗《春日玄武門宴群臣》詩:“九夷簉瑤席,五狄列瓊筵。”

唐柳宗元《上權補闕溫卷》:“﹝宗元﹞拜揖長者,自於幼年,是以簉俊造之末跡,廁牒計之下列。”

3.匯集;充滿。

南朝梁江淹《為蕭讓劍履殊禮表》:“雖英袞簉朝,賢武滿世,蒙此典者,乃曠古時降耳。”

唐駱賓王《久戍邊城有懷京邑》詩:“棘寺遊三禮,蓬山簉八儒。”

4.表數量,指百斤黃金。

《南史·梁武陵王紀傳》:“﹝帝﹞既東下,黃金一斤為餅,百餅為簉。至有百簉。”

5.通“造”。往,前往。參見“簉訪”。

阅读:1133

●簉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