幹濟
(幹濟,幹濟)
1.猶言成就。
《易·乾》“貞者,事之幹也”唐孔穎達疏:“言天能以中正之氣成就萬物,使物皆得幹濟。”
唐崔致遠《徐莓充榷酒務須知》:“前件官發跡戎行,研心吏道,忠勤所至,幹濟可觀。”
2.謂辦事幹練而有成效。
《梁書·劉坦傳》:“為南郡王國常侍……遷南中郎錄事參軍,所居以幹濟稱。”
唐白居易《與盧恒卿詔》:“以卿有忠勞之前效,幹濟之長才,常簡朕心,宜授此職。”
金王若虛《答張仲傑書》:“若夫趨上而虐下,借眾命以易一身,流血刻骨而求幹濟之譽,今之所謂能吏,古之所謂民賊也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南昌知府員缺,此乃沿江重地,須才能幹濟之員。”
清姚瑩《再與方植之書》:“雖有善策,無幹濟之人,奈之何哉!”
阅读:108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